专题专栏
发布时间:2024-03-04 09:23 来源:罗平县鲁布革乡 浏览次数:4659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位于罗平县南部边缘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镇一衣带水、商贾互通,素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之称。全乡国土总面积249平方千米,辖9个村(居)民委员会,58个自然村,100个村(居)民小组。近年来,在滇黔桂跨省区联合党工委引领下,鲁布革乡从“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普法宣传联做、应急处置联动、生态环境联守、特色产业联建、便民利民联通”“七联”发力,组织引导三乡镇相互借鉴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走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治安联防。依托联合党工委创建了“三省区区域警务联动机制”,创新少数民族接边地区社会治理模式,三乡(镇)派出所按照警务联动的要求,不论在哪一个辖区发案,接到报警后,哪个派出所离发案地最近,就及时出警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同时,在紧急情况下,任何一个派出所都有权调动其他派出所警力参与作战。截至目前,三省区警方共开展警务联动252次,共同处理治安案件165件,刑事案件28件,抓捕逃犯40人,处理矛盾纠纷234起。2023年共开展警务联动15次,协同处理案事件7起,抓捕逃犯1人,处理矛盾纠纷5起。

矛盾纠纷联调。依托联合党工委建立跨省(区)调解委员会,组织综治、司法、法庭、派出所等部门工作人员成立调解工作队,在春耕、民族节日等重点时节、重点区域开展纠纷矛盾大排查、大调解,对一般性的小纠纷就地化解,对复杂的疑难纠纷纳入接边地区立体调处网络,及时将跨省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普法宣传联做。三乡镇法庭共同选派优秀骨干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法律服务团,利用“二月二”、“三月三”、淑娅节等民族节日,开展“普法沿边行”活动,让群众在民族文化活动中汲取法律法规知识。

应急处置联动。三乡镇依托联合党工委的“轮值书记”制度,建立接边地区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在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时,由轮值书记第一时间组织三乡(镇)主要领导召开紧急会议,明确思路及办法,统筹三乡镇的各方力量在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整合力量,让突发事件能得到有效解决,维护接边地区的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联守。三乡镇打破各自为战和地域界限,着力开展共建、共治、共管建设。开展共同执法检查,坚持区域联动、标本兼治、形成合力,联合开展万峰湖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环境联合执法体系,对水域内所有水上浮动设施进行集中清理,共拆除养殖网箱面积53.5988万平方米,水上漂浮设施899个。共同编制万峰湖开发详细规划,规范操作,三省(区)均在规划范围内开发建设,既要助农增收致富,又要保住生态环境。共同签署《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试行)》,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进一步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共同维护万峰湖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万峰湖联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联建。依托党工委创新发展方式,将三乡镇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建立联盟就业创业信息互通机制,交流就业创业经验,重点发展民族刺绣、热区经果林等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共带动三省(区)600多名布依族、壮族等妇女发展指尖经济,实现居家就业,每月增加收入近2000元。三乡镇还依托联盟相互借鉴学习发展热区经果林,鲁布革乡建成了“万亩热区经果林”、马蚌镇建成了“万亩油茶基地”,三江口镇建成了“千亩五星枇杷”等特色产业,让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成为落到实处“利民手段”。

便民利民联通。建立跨省区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共管流动服务站,整合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平台资源,三乡(镇)相互接纳适龄中小学生就读,免收择校费,平等享受当地学生“两免一补”等待遇,对三省(区)在校学生发放免费乘船卡、救生衣,每年为库区移民学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20余万元,最多的一个学生每年节省1500元;制定了滇黔桂跨省区域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共享机制,参合群众凭就医发票,可在其户籍所在乡镇报销,探索建立跨区域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互认制度,实现参保者区域内自由转移接续。近年来,共有9000余人次到鲁布革乡卫生院就医,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30余万元,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