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办公零接触。面对疫情的影响,罗平县及时暂停各类现场招聘活动,采取“互联网+就业创业”模式,依托“就业彩云南”“曲靖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及“罗平警方”“罗平人社”“罗平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稳岗补贴预审、创业贷款申请等相关业务,满足群众和企业的业务办理需求。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在网上发布招聘企业43家,提供工作岗位1.3万余个,提供本地岗位1000余个,让就业信息和求职者无障碍“见面”。
“线下”推进广发动。为做好罗平县就业扶贫组织化工作,拓宽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罗平县及早谋划组织召开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动态更新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会、全县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户就业信息核查暨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工作会,组织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全县劳动力及就业、培训愿意开展摸底调查,为精准转移就业、精准培训提供保障。动态摸排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17.6万人,其中省外9.4万人。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就业扶贫组织化工做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回家过年有利时机,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次,收到良好效果。
东部西部强协作 畅通渠道促就业
为扎实抓好精准就业扶贫工作,罗平县以加强沟通协作、促进群众就业为目标,借办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与上海、福建等地的劳务合作。与上海宝山区、福建福州市、石狮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不断完善就业信息交换、扶贫车间的引进建设,互建驻外工作站的措施和协作模式,切实发挥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的“前哨”作用,全力落实稳岗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罗平劳务输出地出人,上海用工企业出钱”劳务输出模式,把劳动力转移变成输入地与输出地两地政府间的稳定合作机制。
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的沟通对接,就加强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保障、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对接,通过开展定点式输送、定向式服务、一站式送达等措施,畅通就业渠道,优化务工环境,并派专人全程陪同务工人员到东部地区协调对接,切实帮助全县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通过就业扶贫公司赣州市鑫达人力资源罗平分公司输出167人;在深化沪滇劳务协作工作中,向上海方向组织化输出385人,其中向上海臻臣化妆品有限公司输送务工人员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