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以宜村:用产业激活脱贫“造血”功能
- 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 2020-07-01 09:11
产业支撑才能实现增收稳脱贫。近年来,罗平县阿岗镇以宜村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花椒、蔬菜、养鸡等产业,着力提升扶贫效益,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路。
走进连片的花椒种植地,看到不少人在进行田间管理。“花椒要达到丰产,必须枝要蓬,要拉枝丫,像这种枝条用绳子固定,长一年就蓬开了,还要修枝,中间的枝条要剪掉,让它从四面八方生长……”阿岗镇林业站技术员尹晓强正进行管理指导。以宜村属于高寒山区,土地贫瘠,耕种难度大。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最终因地制宜选择了适于当地气候土壤的花椒产业,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目前,已引导农户栽下花椒2000余亩,四年后所栽下的花椒产生经济效益,可为这个地方经济实现创收,预计能为全村带来1000多万的收入。通过小小的花椒产业,可激活脱贫“造血”功能,实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自脱贫攻坚以来,该村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形式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发展蔬菜产业,建了两个蔬菜基地,一个是12亩的蔬菜大棚,预计投入使用后,年产值50余万元,每年能增加4万元集体经济。另一个就是200多亩的露天蔬菜产业,群众农闲时可以到基地打工,增加务工收入,部分农户还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我有3亩地租给他们,一年有1000多块,空闲时候我来这里打工,一年大概有6000多块。”正在地里劳作的建档立卡户杨家书开心地说着。据介绍,该基地主要种植西蓝花,一年种四季,既壮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群众增收,发挥了稳脱贫致富作用。
记者随村干部来到合作社养殖基地,看到大大小小的土鸡正在林下悠闲的觅食。“我们合作社发展土鸡养殖产业,从农户那里收取土鸡蛋来孵化,已经孵化了3000余只,其中在这里进行林下养殖接近1000只,有2000只发给贫困户饲养,每一贫困户发了50只,共发了40户,预计到年底每户增收5000余元,现在长势非常好,我们还将再发展壮大,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发展得更好。” 以宜村委会主任王聪林与记者边走边聊。据悉,按照每只成品鸡最低100元的价值,这批土鸡上市后,就可以为每个贫困户带来5000元的收入。同时,合作社还在县城开了一家特色餐馆,餐馆的鸡、菜都是由以宜村提供,鸡是高山土鸡,蔬菜是自己种的,保证新鲜、绿色、品质,让顾客吃得放心。通过以宜土鸡的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把农村原汁原味的产品带到城市去,不仅是美食文化的传承,更是农户致富的好路子,在农户增收的同时也壮大集体经济。
此外,还通过宣传推广和实施产业奖补政策,致力打造阿岗镇老品种洋芋品牌,实现农户的增收。“以宜现在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我们还结合彝族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风俗文化,并与自然景观相融,开发旅游业,我们有信心把以宜打造好发展好。”阿岗镇党委副书记朱兴邦信心满满地说。目前,以宜村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打开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有效发掘具有产业化潜力的传统元素,带领群众走出一条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之路,便能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