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长底布依族乡:扶贫产业“摘贫帽”绿水青山助小康
每年六七月份对于云南省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布依族村民黄开听来说是忙碌而又幸福的日子。凌晨五点多钟他就早早地起床,到地里摘了西瓜拉往早市售卖,新摘的西瓜又脆又甜,一天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早市散场,黄开听回家匆匆吃了午饭便载着妻子来到椪柑园给果树浇水施肥。
因缺乏技术,加上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017年黄开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回想起那些年的日子,妻子王小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一家五口人挤在一所土基房里,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屋后阴沟里的水还直往家里灌,锅碗瓢盆满地漂,一家人无地容身,大人小孩连夜往外舀水。
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黄开听被聘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能领8000元的工资。干活时受了伤,几万块钱的医药费国家报销了90%。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乡里设立了产业奖补,其中发展经济林果种植每亩补贴500元。村里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手把手给村民们教授经济林果种植技术。收入是自己的,政府还给补贴,黄开听夫妻俩合计着“以前地里不通路,产了椪柑全靠人背,很多果子烂在树上。现在路也修通了,买张三轮车就能把果子直接从地里拉到隔壁乡镇去卖,价格也好”,于是两人决定发展壮大自家的椪柑产业。
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动员下,黄开听建了新房,政府补贴了21000元;2018年,黄开听家住上了新房,经济条件明显好转,顺利光荣脱贫出列。
很多群众担心脱了贫国家是不是就不管了?黄开听说“我相信国家,相信党,我家二娃被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当时感觉天都塌了,2019年乡里的干部帮我争取了免费手术治疗名额,现在娃娃健健康康的,我这心里是说不完的感激”。
如今黄开听每天打理着家里的十余亩椪柑,还计划着要到乡里的沃柑种植示范基地学习沃柑种植技术。“沃柑品种好,价格高,市场紧俏,挣了钱把孩子们抚上大学,给楼房再加个两三层”。
罗平县长底乡是云南省唯一的布依族乡,全乡国土面积89平方公里。有人口18931人,其中布依族占32%。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长底布依族乡紧紧围绕促进就业脱贫一批、扶持产业脱贫一批、搬迁安置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的思路,因村因户施策,全乡298户10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9年全部脱贫出列。
坡脚村是长底布依族乡布依族人口最集中的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46户191人,90%以上都是布依族。还有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多年来一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子毗邻国家AAAA级景区九龙瀑布群,这里四面环山、水源丰富,坝子里稻田相围,景色旖旎,一派田园风光。守着这一片绿水青山,拥有浓郁的布依民族文化风情,坡脚村把目光投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业。截至2019年底,26户村民陆续开起了农家乐,拥有床位300多个,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与坡脚村紧紧相邻的明格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村寨,全村有农户89户378人,布依族、回族、汉族世代和睦共处。村子地处低热河谷槽区,山地多、光照强、土壤肥沃。2016年长底布依族乡引进经济林果龙头企业,打造了扶贫产业沃柑种植示范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实施土地入股红利、资金入股红利、基础设施入股红利和返聘务工红利的“4项红利”收益分配方案,与全乡240户贫困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沃柑上市以来,实现户均年分红1000余元,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际上,沃柑只是长底布依族乡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长底布依族乡按照“1+3+N”的产业扶贫模式,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大力打造热区水果、板栗、冬春蔬菜“3”个特色产业,发展“N”个辅助产业。目前,全乡共种植柑橘类3000亩、板栗11000亩、冬春蔬菜1500亩,建设特色种养殖示范基地6个。2019年实现全乡人均收入13374元,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补笼易地扶贫搬迁点是全乡三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这里安置了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站在补笼安置点放眼望去,长源温泉康养度假区尽收眼底。依托这个优势,搬迁来的村民发展农家乐,到温泉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有不错的收入,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