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罗平县2021年政府预算公开

  • 罗平县人民政府
  • 53032403000010000
  • 2021-02-03 15:12

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000


 

 

第一部分  罗平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二部分  罗平县政府预算表

第三部分  罗平县政府预算公开说明等

一、罗平县“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二、罗平县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三、罗平县举借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四、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罗平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1月22日在罗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罗平县财政局长 皇甫昌平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罗平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罗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一、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及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财政部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县两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新冠感染疫情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砥砺前行、克难奋进,全力应对收与支、保与压、促发展与防风险等矛盾和困难,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科学统筹财力,优化支出结构,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281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89,500万元的100.9%,比上年同期89,344万元增937万元,增长1.05%。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4,838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375,175万元的99.9%,比上年同期349,378万元增25,460万元,增长7.3%。
3. 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281万元,转移性补助收入292,368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03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42,48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8,848万元),调入资金6,19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6,7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64万元,收入合计416,40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838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14,86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6,701万元,支出合计416,408万元。年末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837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1,500万元的255.8%,比上年同期16,409万元减12,572万元,下降76.6%;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2,797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56,230万元的93.9%,比上年同期11,157万元增41,640万元,增长373.2%。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37万元,上级补助性收入2,464万元,抗疫特别国债11,83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5,100万元,上年结余3,265万元,收入合计66,49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797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100万元,调出资金3,621万元,支出合计59,517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979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4,46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5,601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8,86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96,89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实现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万元,为上级补助收入安排的支出。
(五)地方债务情况。2020年市级下达罗平县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208,4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9,4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9,000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90,20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33,428万元,专项债务56,780万元。
(六)“十三五”期间财政收支情况。“十三五”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各部门勠力同心,财政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281万元,比2015年70,268万元增 20,013万元,年均增长5.14%。二是争取上级支持取得新突破。2020年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42,514万元,比2015年140,965万元增 101,549万元,年均增长11.46%;三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民生保障有力。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4,838万元,比2015年300,635万元增 74,203万元,年均增长4.51%;2020年重点民生支出290,607万元,比2015年227,465万元增63,142万元,年均增长5.02%,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四是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县级可用财力368,644万元,比2015年298,696万元增 69,948万元,年均增长4.3%。五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强化攻坚保障,2016年以来共统筹各类资金497,500万元投入脱贫攻坚,促进罗平高质量脱贫。
二、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一)千方百计争取支持。一是凝心聚力,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争取上级支持,争取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91,335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42,48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8,848万元。二是强化统筹,密切协作,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做深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和实施工作,争取地方政府债券71,800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43,000万元,再融资债券28,800万元。三是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1,834万元。四是积极推进PPP项目,2020年4个项目进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信息系统平台管理库,项目投资总额为164,400万元。
(二)压牢“三保”主体责任。2020年,财政部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面履行财政服务保障职能,始终把“三保”作为财政保障的首要任务。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保”经费支出,缩减部分非急需项目支出,节约资金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资金需求,兜牢“三保”底线。持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事业发展,确保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20年民生支出290,60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同比增8.5%。
1.支持教育科技稳步发展。教育事业支出93,563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96%。安排“营养餐”专项资金3,022万元;安排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3,803万元;安排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187万元;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建设资金3,40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及标准化校舍建设面积2300平方米;安排第五中学建设项目资金845万元;安排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及乡镇中心幼儿园设施建设资金975万元。
2.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一是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9,732万元,发放60周岁以上养老保险补助资金8,646万元,补助人数70,993人;安排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387万元,补助人数27,499人;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000万元。安排高龄补贴718万元,补助人数12,046人。二是累计拨付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防治补助资金1,679万元用于疫情防控。三是返还109户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资金291万元,惠及职工6,488人;安排培训资金974万元,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9期,培训10,191人。四是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98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9笔,贷款金额9,885万元,带动就业1,639人,新增城镇就业3,027人。
3.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5,011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55万亩。投入水利项目资金2,49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五小水利等水利工程项目269个。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9,746万元。投入交通项目资金2,012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县乡道路生命安全防护、水上安全建设。安排自然灾害救助资金320万元。安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建设资金6,610万元。安排美丽县城建设资金5,500 万元。安排全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项目建设项目6,400万元。安排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057万元。
4.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安排森林培育、护林员补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资金1,814万元;安排固体废弃物、土壤、重金属等污染防治资金845万元;安排776万元用于万峰湖流域综合治理。
(三)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涉农资金投入、使用新格局,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充足的“粮草军需”,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成果,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2020年,罗平县共统筹各类资金29,801万元投入脱贫攻坚,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8,330万元;涉农整合资金投入10,939万元;县级扶贫资金投入6,562万元,比上年5,670增加892万元,增长15.71%;沪滇帮扶资金投入3,970万元。按照绩效与预算一体化的要求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全面推行扶贫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对各类扶贫资金实行全流程、逐环节、链条式追踪,通过绩效评价“指挥棒”,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脱贫攻坚投入都给贫困群众带来实惠。
(四)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确保市场主体稳定。一是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43,000万元,其中,县城第二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5,000万元,罗平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22,000万元,多依河4A级景区提质改造建设项目16,000万元。二是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好“减、免、缓、退、抵”等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三是落实国有经营性房产房租减免政策。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共计减免179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合计959万元。四是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为5户全国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申报财政贴息237万元。五是加强银政企对接。压实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责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信贷结构,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持续建设高质量财政。围绕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绩效化“四化”管理目标,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抓好预算编审及支出政策审核,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深化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合理确定支出需求,编实编细部门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建立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二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促进花钱与办事、绩效与责任深度融合,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通过实施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部门职能、职责有效履行和优化调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公共财政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扩面工作,提高财政资金支付使用效率。全县124家预算单位(含二级预算单位)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面实现“无纸化”;。四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配合中介机构全面完成2017年—2019年3年的审计报告。督促罗平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对接中介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五是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依法按程序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批。严格按照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使用方向和项目,拨付和使用资金。建立专项债券资金动态监控和通报工作机制,对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实施穿透式全流程跟踪管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安排,强化风险预警监测,落实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六是加强直达资金管理。依托财政直达资金动态监控信息平台,细化直达资金预算,及时分解下达资金并导入监控系统,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直接惠企利民。七是做好财政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组织开展政府采购、涉农资金、预决算公开等专项检查。强化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会计基础管理评价、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会计信息督查工作。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及代表委员们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拼搏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财政持续增长压力巨大,增收形势严峻。一是今年受新冠感染疫情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增收困难加剧。二是受产业结构和宏观政策约束、传统税源增量有限、税收增长支撑不足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难。三是收入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完成43,412万元,比重由2019年的45.4%,增加到2020年的48.1%,增加了2.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持续下滑。
财政保障举步维艰,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县级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在保障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公积金等方面压力前所未有,县级财力保"三保"还有缺口,其他支出已无财力,财力保障与部门事业发展需求矛盾异常突出,财政保障举步维艰。二是偿债压力极大,政府负有偿还化解政府债务任务艰巨,债务违约风险极高。三是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可统筹财力有限,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转移支付, "三保"保障越来越难,结转专款越累越多,实际收支缺口进一步加大,财政风险加速聚集。
三、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2021年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质量可持续财政,确保财政稳健运行,更好服务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依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全县"““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建议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作如下安排:
(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93,000万元,比2020年完成90,281万元增2,719万元,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7,972万元,比2020年完成374,838万元增13,134万元,增长3.5%。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000万元,转移性补助收入预计310,516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2,33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55,98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2,200万元),调入资金660万元,收入合计404,176万元。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972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15,20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00万元,支出合计404,176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00万元,比2020年完成3,837万元增463万元,增长12.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4,615万元,比2020年完成52,797万元减38,182万元,降72.3%。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00万元,专项补助收入2,000万元 ,上年结余6,97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280万元,收入合计16,55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78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3,280万元,上年抗疫国债安排支出6,979万元,调出资金520万元,支出合计16,55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7,49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1,08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当年结余36,406万元,累计结余133,29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不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支出20万元,收支平衡。
四、2021年财政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一)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征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分行业、分税种进行研究,寻找财力增长潜力点。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管控,强化综合治税措施,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确保税收及时入库,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比,提高收入质量。加强统筹调度,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合力攻坚、同向发力,确保月度、季度均衡性入库。对标对表,细化压实税务、财政、主管部门目标任务,加压奋进,努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二)齐心协力争取上级支持。一是主动汇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和项目上对罗平实质性倾斜支持。二是认真研究"““十四五””"规划,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动向、资金投向,结合罗平优势和产业特色,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抢抓政策机遇,完善组织保障,加强沟通协作,强化上下联动,积极申报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积极与上级对接联系,掌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动态和支持范围,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做实做细专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四是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纳入县级综合考核,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增强各部门争取上级支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财政支持发展政策体系。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有效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传统产业挖潜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构健全域旅游新格局、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推进全县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融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为目标,做强、做优、做大县属国有企业,促进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压实责任做好“三保”工作。严格落实中央、省、市“三保”要求,强化 “三保”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和约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盘活用好存量资金,加强库款调度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一是严把出口严控支出,坚持“过紧日子”做好“减法”,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二是对现有财政支出政策全面清理,盘活存量资金,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各类存量资金全部纳入重点清理范围,彻底核实存量底数,加大消化力度,加强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和财政清理收回存量资金的安排使用,统筹用于重点领域支出。三是认真清理上级财政下达的各类预算指标,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的经费指标,分清轻、重、缓、急拨付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措施提高财政收入入库进度,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努力提高财政支出均衡性,实现保工资、保基本民生、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
(五)加大投入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为全县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通过就业带动、土地合作、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山、水、林、湖、湿地等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包括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等。实现垃圾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六)加强管理持续提升财政工作质量。一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建立起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每一笔资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推动政府效能持续提升,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推动预算公开工作。完善集中公开信息平台,所有预算单位在原有公开渠道外,必须在集中公开信息平台进行公开,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三是加强直达资金的管理工作。按照资金分配原则、流程、直达机制、责任、监控、管理等要求,全面负责协调资金直达前、直达后的各项工作。四是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多管齐下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财政环境,确保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七)多措并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担当,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探索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抓牢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控和监督,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着力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可持续财政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中国梦的罗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111

罗平县2021年政府预算公开表.xlsx

罗平县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doc

罗平县“三公”经费情况说明.docx

罗平县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罗平县举借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