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龚礼涛家庭:演绎“趴趴洞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传奇

  • 腊山街道
  • 2021-03-10 10:50

 
       林清玄的作品《平凡最难》中有这样一段话:“平凡者,就是平顺、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一个社会格局的开创固然需要很多不凡人物的创造,但一个社会能否持久安定维持文化的尊严与品格,则需要许多平凡人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在腊山街道以龙村委会趴趴洞村就有这样一户人家,平凡如杂木,默默扎根山石,缓慢而坚定地绽放生命的味道,这就是龚礼涛一家。
       和其他8户人家一起,龚礼涛家世居于以龙村委会趴趴洞村,这里深山沟箐、土地贫瘠,只从村子的名字上看,就知道这里的人们在高山深沟里劳作时累得趴下的情景是怎样的辛酸茹苦。

 
       龚礼涛的父母50上下年纪,和同村的父老乡亲们一样,世代守护着深山箐林,在瘦贫的山地上撑起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梦想,但奈何人力有穷、出产有限,入不敷出的农业经营不仅在渐渐拖垮这个平凡积弱的家庭,其他同村人家也正面临着一样的尴尬境地。
       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2011年左右,16岁的龚礼涛不甘忍受贫穷的现状,毅然跟随打工热潮,前往沿海城市追寻梦想的翅膀。父母对于小涛的决定不仅给予大力支持,还自己身体力行去拼过一把,奈何岁月不饶人,无论思想和身体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也只能再续农耕、依伴青山了。
       龚礼涛在打工期间也曾一度迷茫过,是在电子行业做计件提成、组装加工?还是做建筑零售甚至快递物流?几经思索,几度辗转,龚礼涛最终明白,家乡才是根,才是他为什么出去的初心,他的家背靠青山,面朝阳光,虽说这里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但打小便在山林里晃悠的龚礼涛最是清楚,山林里其实活力无限,从喜鹊、猫头鹰这些飞禽到貂鼠、野猫等走兽,这里有着无数的生命存活其中呢!思路大开的他突发其想,既然这些野生的动物如此之多,那如果我靠山吃山,搞林下养殖行不行呢?目标有了,龚礼涛便有目的性的寻找着可行性方案,打工的行业也渐渐转移到畜禽养殖上来,技术越来越好,方案越来越完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2014年,雄心勃勃的龚礼涛开始筹备自己养殖土鸡,父母也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答应帮助养殖,于是他一口气购买了2000只鸡苗,满以为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然而,满心欢喜地投入,迎来的却是接连不断地鸡群死亡的晴天霹雳。
       龚礼涛回忆道:“10分钟前还在活蹦乱跳,10分钟之后忽然就蹬蹬脚、脑袋一扬一歪就死掉。”“那一次记忆犹新,2000只鸡死了还剩不到400只,人被气得满眼都是金苍蝇飞啊,事后才认真想,很多技术的东西,书面上知道了,但不一定跟实际操作中是一样的,但凡经验这东西都是要经历许多实践才会得来啊!”

 
      自那以后,家里的养殖业也断断续续,鸡、鸭、鹅、猪,兜兜转转,虽然也有一定赚头,但始终不能解决龚礼涛脱贫致富的心病。那段时间,潜心于理论到实际养殖技术的提升、醉心于和网友交流知识弥补不足的龚礼涛却意外地俘获了网友——现在的妻子伏俊的芳心,并于2016年喜结连理。
       刚结完婚,龚礼涛便遭遇了资金上的困境,当时急需购买玉米,但因结婚一应花销已经所剩无几,正愁困不已时,妻子伏俊拿出自己的5000元私房钱放到龚礼涛手上,告诉他“你要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我能帮助的就全力帮助。”那一瞬间,龚礼涛顿觉天空都变得特别蓝,树木都变得格外青葱呢。
       然而,技术的天堑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弥补完成。有一天夜里,家里的土鸡成片成片的倒下,一夜之间三、四百只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亡了,妻子伏俊看到龚礼涛蹲在鸡舍边,头发蓬乱、目光涣散、一声不吭,整个人像失魂落魄了一样,吓得伏俊赶紧一边大声叫唤公公婆婆,一边不断安慰着龚礼涛,让他不要太伤心,事情都得慢慢来,急也急不回来呀,毕竟是有生命的东西,怎么样都会有损失的,妻子伏俊拉着龚礼涛的手坚定地说道:“涛,你别灰心,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陪你一起走下去的。”正是妻子的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一家人慢慢走出困境,生活也其乐融融,龚礼涛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精纯,养殖事业正蒸蒸日上。
       妻子伏俊回忆起结婚后的点点滴滴。“有一次,白天黑夜守着孵化小鸡,一刻也不能休息,只要小鸡一出生,就要把它从温箱中拉出来,我第一次陪着涛熬了两个昼夜,才体会到做哪一行都不是那么轻轻松松的。我觉得他太累了,但我又不懂技术,只能帮忙打打下手,尽力照看好2个小孩,孝养好老人。”妻子的无私付出让龚礼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土鸡的饲养事业中。

 
       几经波折、几番寒暑,龚礼涛的养殖技术终于有所斩获,现在的龚礼涛能从鸡的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来判断出鸡群是否害病、健康状况如何。“疫苗注射是关键,疫苗的含量、成分配比等都会影响鸡的质量,同样,长大后的成鸡也不是不用管,还得每天进行观察,适时进行疫苗注射。”龚礼涛说道。
 
       如今,龚礼涛家的林下土鸡养殖,规模最大时达到6000多只,而鸡蛋更是供不应求,生猪养殖也达到40多头,还栽植了70多亩杉树。从远方慕名而来购买土鸡和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他家的土鸡是属于放养在山上的“跑鸡、飞鸡”,只能预约好了晚上抓,白天是根本抓不到的,也正因不喂食饲料和满山奔跑的特性,让他们家的土鸡肉质和味道都要更胜市面上的一筹,也因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知道“趴趴洞鸡”的特别之处呢。他家养的土鸡、土鸡蛋现在已经通过微信、QQ等手段卖到了昆明、陕西。
       自己脱了贫,富了起来,不能忘了乡亲寨邻啊。小有成就的龚礼涛并没有独自发展,他希望同村的几户人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他把鸡苗免费分发给大家,手把手教大家怎样养殖,还为大家免费提供疫苗,教叔叔伯伯们使用疫苗注射器,有时妻子、父母都一同上阵,帮助大家注射疫苗。龚礼涛说:“我只是想,都是乡亲寨邻的,如果只有自己富起来,那肯定不像话,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大家都要有饭吃,都要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正理该当的呀!”

 
       在龚礼涛的带动下,同村的人家都养起了土鸡,也从不喂食饲料,“趴趴洞鸡”的名号正越来越响亮。9户人家也都先后告别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同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整村9户人家都集体搬出“穷窝窝”,在马场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乡村别墅”,他们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