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因地制宜谋发展 勤政为民绘丹青

  • 旧屋基乡
  • 2021-09-22 14:43

5.jpg

旧屋基彝族乡是曲靖市唯一的彝族乡,地处罗平喀斯特地貌腹地,山高石多,石漠化严重。“山高石多,出门就爬坡”“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抓住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果种植、生态农业种植、林下鸡养殖、中蜂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稳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带领群众共同描绘“产业兴、农民富、环境好”的美好图景。

1.JPG

6.JPG

发展乡村振兴,描绘“百业兴旺”图景。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优势,不断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以那色峰海小三峡、野生猕猴保护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寨,拓展餐饮住宿、民俗体验、农特产品销售等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建设彝族刺绣工坊,组建彝绣合作社,发展彝绣“指尖经济”。推行“党支部+餐饮住宿协会+农户”乡村旅游模式,带动37户群众发展餐饮、民宿、小吃、刺绣等服务项目,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以节促旅,举办火把节、徒步、露营、摄影绘画、“网红”直播带货等节庆和比赛活动,提高那色峰海影响力,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通过“党组织+乡村集体+公司+合作社+群众”模式发展林下鸡养殖产业,在白石岩、木星、旧屋基等村寨标准化建成林下那色鸡养殖基地4个,养殖那色鸡5000余只,日产蛋700余枚,年销售额350余万元。全乡共种植野山桃6000余亩,共涉及7个村委会,含40个村民小组,228个造林小班,1744个地块,834户农户。预计两三年后,野生桃将进入盛果期,全乡每年将生产出桃仁275余吨,桃胶10余吨,按当前市场价值计算,每年将为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300余万元,在稳步巩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实现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在传统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基础上,邀请云南多名野生植物培育研究专家对全乡珍贵野生植物进行调研,对部分野生植物进行回归培育,在白石岩村4座山头培育种植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通过种子袋种植10万株,包衣、胶囊种植3万株,人工喷洒种植100万株,飞播100万株,各山头铁皮石斛均已全部出芽并长势良好。

2.JPG

聚焦改善民生,描绘“安居乐业”图景。2018年,启动实施光伏提水项目,建设覆盖全乡7个村(居)委会的集镇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3900万元,建设太阳能光伏提水泵站、高位水池、自来水厂以及输配水管网、自然村水池、入户管道等。201910月光伏提水工程全部完工通水运行,彻底解决全乡264011566人靠天吃水的难题,圆彝乡人民多年夙愿。投资980万元对全乡544户农村危房实施修缮加固,解决农户住房问题,危房改造时,在上级对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要求的基础上加了干净整洁,解决村民居住环境问题。自来水的接通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活,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乡党委政府广泛动员,群策群力,号召全乡群众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水冲式厕所,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全乡已完成厕所改造1638座,完成县下达1378座任务数的119%2020年全市人居环境提升暨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旧屋基彝族乡召开,人居环境提升和厕所革命工作得到市县的高度认可。投资5370万元新修猴谷公路、实施城乡公路板旧线提质改造工程,新修田间道路200公里,同时整乡整村推进通自然村、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庭院硬化,实现了通乡、通行政村、通自然村、村内道路、入户道路、庭院六个100%硬化。

着力环境整治,描绘“和谐共生”图景。把爱护生态环境,不乱砍滥伐,不毁林开荒,守住绿色青山,建设生态家园写进乡规民约,不断细化措施制度,对辖区内山林河流、农田耕地及人居环境进行管理整治提升。实施野生猕猴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陡坡地治理、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项目,不断恢复和扩展林草植被面积,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加强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坚持保护和修复相结合,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好转,野生猕猴增加到2000余只,森林覆盖率达到71.4%,野生动植物明显增多。配备7辆垃圾清运车、100辆垃圾清扫车、93只垃圾箱,聘请105名保洁员,采取户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处理运行模式,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农村环境由脏、乱、差洁、净、美全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