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10月28日至29日,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和曲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助力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曲靖市罗平县开展,通过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中国成立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动力。
专家一线牵 服务面对面

高层次人才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暨罗平县创新中国成立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训班上,文旅组专家、原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指出,旅游产品的生产本质上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旅游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罗平要强力推动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休闲度假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强力推动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据悉,这个培训有来自罗平县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干部职工300余人参加,文旅组专家朱海峰也在这个培训班上围绕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发展暨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讲授,提出旅游产业要抓本质、理性回归,“好产品+好渠道+好服务”才是成功之道等意见建议。参训人员意犹未见,现场反响较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这次高层次人才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是抛砖引玉,示范引入地尝试,希望罗平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确实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戴富皇介绍,今年以来,省人社厅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广泛汇聚国内各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引导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向基层流动,集聚创新资源、破解技术难题、增强内生动能,赋能乡村振兴,统筹人才资源服务基层高质量发展。
“对标省市发展决策部署,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和难点问题还比较多,最大短板是人才支撑,尤其在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关键时期,人才发展已成为第一要务,迫切需要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人才精准支持。”罗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祺懿介绍。
据了解,此次专家服务活动精准聚焦罗平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人才发展需求,在前期充分对接的基础上,精准匹配、有针对性的邀请了13位高层次专家,组成文旅组、企业组、农业组、教育组和卫生组,兵分多路,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人才培训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规划与发展、旅游文化建设与开发管理、特色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开发、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对园区、企业、农村、医院、学校等进行精准帮扶、对口指导。

活动期间,罗平县为扩大活动的受众面、覆盖面,精心组织了8场培训讲座、5场座谈交流、9场进村入企的现场指导,提出了100余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接受学习教育的干部群众达1500多人次,数万人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受益。本次活动取得了金灿灿、沉甸甸的丰收成果。
乡村把脉方 田间解疑难

云上花海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是罗平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文旅组专家朱海峰深入板桥镇云上和维古村实地调研,并为板桥镇全体干部职工、村(社区)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作了一场旅游文化和规划设计专题讲座,为板桥镇乡村振兴问诊把脉。板桥镇的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给朱海峰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板桥乃至罗平的旅游仅仅依靠观光,旅游业态元素太少,难以留住游客,无法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并就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作了介绍,建议村干部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全村做旅游、做服务;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在住宿、餐饮上下功夫,凝练自己的特色,做到独一无二;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丰富景区景点的“故事”,让游客有看的、有玩的、有听的;旅游离不开人气,在有好的产品的基础上要打通渠道,让更多的人走进来、让好的服务留住人。

文旅组专家李思奇、农业组专家高正清深入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先后考察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入口建设、腊者布衣风情村建设、鲁布革沃柑种植园后,通过座谈的形式分别就村民代表及行业负责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针对鲁布革乡旅游业发展遇到瓶颈、难以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情况,李思奇建议:要进行完整的商业业态策划,根据项目的规划、运营、营销等核算项目收益,避免规划不为投资负责、投资不为运营负责的情况出现;要根据小镇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结合针对的游客特征,做好旅游小镇及产品的品牌定位及产品输出;已有商品品牌打造缺乏力度,缺少有小镇特色标签的产品,节庆作为旅游宣传推广的引爆点,可以打造民族特色类节庆以及根据地方特点打造创意节庆,并融合到产品中进行宣传推广;在打造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全要素的充分考虑游客需求,让游客对旅游地产生情感链接,做强客户黏性才能有效提高复游率。

随后,对于近年来热区水果产品价格和销售不理想的情况,林果专家高正清提出,发展种植的产品种类不宜过多,产品要形成规模,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引导产品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通过规范化建设形成统一标准,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自然条件,申报绿色食品、注册地理商标,再通过加强物流、建设冻库、购买保险等,保证产品的价格和果农抗风险能力。对于是否推广种植当下市场热门的水果品种,高正清指出,品种的好坏不宜盲目下结论,影响水果质量的因素很多,不能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先试种,同时在购买果苗前了解清楚苗木的父本及母本,产品品质理想的情况下再进行推广并建设母本园,对后续嫁接、育种工作打好基础。高正清还对鲁布革乡柑橘种植,从修枝、定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创新有支撑 发展添活力

“罗平的一朵油菜花带出了无穷的产业,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产业的前端很好,但消费者买不买账,核心是产品要提升,农业要升级、产业要升级、园区要升级,同时要破除思想和理念方面的障碍,提高 ‘讲故事’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专家团集体先后深入到云南罗平产业园区、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棠梨凹苗家山寨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点考察,在园区调研了金丰油脂、鼎泰食品、甜园蜜语等生物资源加工企业,听取园区和企业发展介绍,了解罗平油菜籽、小黄姜、蜂蜜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专家们指出,罗平具有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先天优势,要以品牌建设为带动,进一步促进农业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打造“拳头产品”和“金字招牌”,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打造属于罗平的特色品牌。

农业组专家李根泽、企业组专家刘春杰还调研了成天油脂、富锌油脂、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商科局等,针对企业提出的目前主要是销售问题,销售难度大,菜油市场混乱,物流成本大,线上销售较困难;油菜籽价格高,纯物理压榨,成本高、亏损大等问题,专家们一一分析解答:可以和物流公司加强合作,把价格谈下来;要分析产品面向的客户群;农业需要企业做载体,要加强农旅融合,创建优质品牌,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保证原汁原味,也要有故事可讲。

在县工商联组织的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和农特产品营销课堂培训后,企业组专家马琳、戴林江还深入到罗平县电商扶贫服务中心、罗平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罗平县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罗平县农特产品展示中心进行考察,并与一同前往参观学习的罗平女企业家学员进行现场交流指导和座谈,进一步强化了培训学习效果。“培训会上,马琳老师给我们女企业家上了一堂公众表达力提升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从自身学习开始,然后带领我的团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把我们罗平小黄姜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参训学员、云南鼎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倩说道。

据悉,另有农业组专家吕建平到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控制技术指导,教育组专家张婕、饶又明到罗平县教育体育局分别开展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教学水平提升专题讲座和指导,教育组专家李海燕到罗平县妇联开展职业女性礼仪培训,卫生组专家宋晓燕到罗平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卫生专题讲座和指导。专家激情澎湃授课,学员津津有味听讲,干货满满、先声夺人、情景互动的授课方式,赢得阵阵掌声,每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为罗平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大活力、增添新动力。

秋深景更迷,雾远有峰峦。专家们在罗平期间,无不感叹罗平风景旖旎、资源禀赋、区位优越……一致建议罗平要依托独有的资源,打好乡村振兴牌,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打造云南乡村振兴的典范。同时认为,罗平乡村的全面振兴、企业的发展壮大、产业的转型升级,人才、科技支撑是关键,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可以组建专家服务团或聘任专家顾问,发挥专家们的理念、技术、人才等优势,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由专家团队联合攻关和打造,为破解发展难题、增添乡村振兴活力提供更持久、更有效的智力支撑。
罗平县委副书记沈宏波表示,各位专家聚焦罗平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罗平县委、县政府将进行认真思考研究、吸收采纳;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所长,当好罗平发展的“智囊团”和“引路人”,为罗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提供精准的人才智力支持。还当场与专家戴林江达成意向,借助其丰富的运营资源和庞大的营销网络,为罗平策划一期大型农特产品营销活动,并于近期举行。
省人才服务中心流动人员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海桥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效时指出,集中体现了组织领导好、专家队伍好、收获成效好、问题导向好四个特点。将总结提炼,根据基层需求组建专家库,把活动提升到机制上来,打造出一个人才服务的品牌,形成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