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000
罗平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年1月13日在罗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罗平县财政局长 陈亚斌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罗平县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罗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一、202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债务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4,38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3,000万元的90.7%,比上年同期90,281万元减5,893万元,下降6.5%。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5,3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87,972万元的91.6%,比上年同期374,838万元减19,464万元,下降5.2%。
3. 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88万元,返还性收入90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46,07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4,840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30,600万元,收入合计406,81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5,374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14,674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0,660万元,支出合计400,708万元,结余6,10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下年度平衡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21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300万元的237.5%,比上年同期完成3,837万元增6,375万元,增长166.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9,0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2,759万元的1,481.7%,比上年同期52,797万元增136,259万元,增长258.1%。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10,2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4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74,100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3,2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277万元,收入合计199,633万元。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89,056万元,还本支出3,280万元,支出合计192,336万元,结余结转7,297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4,05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0,06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3,993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04,41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实现收支,上级安排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补助37万元,支出37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2021年,市级核定下达罗平县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74,100万元,2021年末政府债务限额372,4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39,3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33,100万元。2021年末政府债务余额364,16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3,36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30,800万元,均控制在市级下达的债务限额内。
二、过去五年财政重点工作
过去五年是罗平县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五年来,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426,292万元,年均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1,793,178万元,年均增长1.6%。上级转移支付累计1,347,832万元,年均增长3.3%;专项债券资金累计217,100万元。全县综合财力从2016年的319,609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361,539万元,年均增长2.5%,为全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强化资金保障,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按照“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发挥民生资金乘数效应,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点领域,共统筹各类资金297,400万元投入脱贫攻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充足的“粮草军需”,持续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142个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074户42,402人。
——重点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五年来,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支出累计518,374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支出累计7,842万元。支持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累计20,069万元。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284,597万元。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节能环保支出累计35,473万元。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林水支出累计221,565万元。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健康支出累计251,46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持续增加,住房保障支出累计60,515万元。各项重点民生支出1,399,899万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3,178万元的78.1%,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支持平安罗平建设,公共安全累计支出 69,485万元,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环节,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理念,实现 “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已经成为各部门的共识,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源和资产,统筹财政资源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支出已经成为常态。
——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依法按程序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将其纳入预算管理。建立专项债券资金动态监控和通报工作机制,对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实施穿透式全流程跟踪管理。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融资,发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累计安排101,463万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安排,强化风险预警监测,落实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财税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财政资金“能进能出”决策机制,合理确定支出需求,编实编细部门预算。二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县预算单位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圆满完成。三是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县属国有企业清理、核实工作,组建开发投资集团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全县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县属国有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四是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推动实施“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高效释放。全面推动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落实好“减、免、缓、退、抵”等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二是大力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培植和涵养财源。积极支持工业、农业、旅游产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商贸、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扩销促产、优化升级扶持力度,做优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三是加强银政企对接。为企业与银行牵线搭桥,压实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责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信贷规模、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信贷结构,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03,190万元,比2016年增加527,852万元,增长68.1%,年均增长10.94%。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极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质量可持续的财力支撑还不稳固,财政增收乏力,收入增长基础薄弱。税收收入主要依靠烟草、电力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形成稳定的税收收入,部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保持收入增长的势头较难持续,财源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二是收入结构不优、质量不高。2017—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292万元,其中,非税收入170,446万元,非税收入占39.98%,非税收入占比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财政收支平衡矛盾尖锐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2016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增加津补贴、养老保险、车补等大部分支出由县级财政承担,导致县级财政刚性支出高速增长,同时县级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缺口呈现逐年加大趋势,“三保”保障越来越难,缓拨专款越累越大。四是财政风险加速积聚,全县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偿债压力前所未有,防范化解债务违约风险任务十分艰巨。
三、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未来五年,是罗平蓄力谋发展,奋斗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我们将继续锚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谱写好新时代中国梦的罗平篇章提供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财力支撑。
(一)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分析处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政”领“财”,牢固树立“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发挥党总揽全局、把握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着力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可持续财政治理效能。坚持算好政治账、全局账、长远账,狠抓重大财税政策贯彻执行,确保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效。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优化财税政策和财政投入机制,完善落实财税政策措施,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以“两型三化”为方向,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提供强力财政支持和保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守住罗平绿水青山。
(三)增强科学统筹财政资源能力,集中财力保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将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取得的各类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效衔接。全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健全存量资金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过“紧日子”思想作为长期方针落实落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政策和资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突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完善民生政策清单管理制度,确保民生支出保持在70%以上,不断提高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提高居民就业水平,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办好罗平人民满意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支持平安罗平建设发展。完善“三保”预算执行约束和监控机制,坚决完成“三保”任务。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采取有效有力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级财政收入能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完善规范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和清单制管理,强化县级财政预算和财政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严堵违法违规举债“后门”。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确保债务和财力相匹配。加强债务监测和预警,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确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并妥善化解存量,确保债务率和债务风险等级处于合理水平。认真研究制定预案,积极支持配合防范化解金融等其他领域风险。
(六)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绩效和管理效率,加快建立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财政制度。蹄疾步稳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严格执行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等财经法律法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持续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预决算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监督,持续加快阳光财政建设步伐。
四、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9,450万元,比2021年完成84,388万元增5,062万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35,139万元,比2021年完成355,374万元减20,235万元,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再纳入县级预算,剔除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36,341万元不可比因素,增长5%。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450万元,转移性补助收入预计251,367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80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04,75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4,810万元),调入资金4,611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105万元,上解支出预计15,394万元,收入合计336,139万元。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139万元,偿还一般债券本金1,000万元,支出合计336,139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860万元,比2021年完成9,500万元增7,360万元,增长77.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860万元,比2021年完成185,414万元减171,554万元,下降92.5%。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7万元,按指定用途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7万元。
(四)2022年重点工作。2022年财政部门将紧扣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和五年发展规划,着力做好收支管理,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加强财税体制改革,着力防范债务风险,着力落实“三保”任务要求,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202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稳扎稳打管收支。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中小企业创收活力。二是寻找财力增长潜力点。分行业、分税种进行研究,关注除传统产业外的新兴产业,拓宽财源范围。三是强化支出管理。坚持预算法定,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继续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加强暂付款项管理,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2.千方百计争项目。一是主动汇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和项目上对罗平实质性倾斜支持。二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动向、资金投向,结合罗平优势和产业特色,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三是积极与上级对接联系,掌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动态和支持范围,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做实做细专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凝心聚力谋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传统产业挖潜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创健全域旅游示范区,深挖财政增收潜力。
4.担当尽责保“三保”。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纲”和“魂,牢记“三保”职责,严格落实中央、省、市“三保”要求,强化 “三保”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和约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盘活用好存量资金,加强库款调度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
5.积极有为控风险。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加强债券资金的跟踪问效,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切实履行偿债责任,竭力争取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债券本金,足额安排资金按期支付到期债券利息及部分到期债券本金。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6.深化改革优效能。全面实施预算一体化管理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7.健全机制稳“三农”。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财政统筹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保障财政预算对“三农”投入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确保财政投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脱贫成效更持续,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能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乡村振兴的曙光照亮全县人民的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披荆斩棘,细化工作举措,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为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政府预算公开表
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