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罗平县狠抓招商引资“牛鼻子”工程,全县上下一心,努力带领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努力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上下一心谋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建立“接分督考”工作机制,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出是否承接项目意见、亲自分解项目推进任务、亲自部署督促项目推进进度、亲自部署项目推进考核。根据各责任部门不同职责,分类下达招商任务,招商责任明确,有效调动了各部门招商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实招商队伍,在组建招商工作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得成立产业招商工作队,负责重点产业招商工作。随着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各族职工上下一心抓招商、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打造了一支团结一致向前进,上下一心抓招商,为推动全县各族群众和谐发展,同心共享发展成果的干事队伍。
强化项目包装,精准招商求发展
立足罗平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民族特色,投资促进局科学论证,高起点、高水平策划包装产业项目。在项目包装谋划时充分考虑罗平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充分考虑项目对各地各族群众就业、产业的带动,充分考虑对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因素,以改善民生,助推各民族共同富裕为重。近年来,每年均完成30个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包装,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栏、专题PPT等各种形式推介招商。
发挥民族优势,抓牢特色助发展
充分发挥罗平县民族特色优势,利用专场招商推介会、外出招商、邀商请商等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在各类招商活动中,充分体现罗平灿烂多彩的民族特色,以此为契,吸引客商,促进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很多企业家都是因为爱上罗平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氛围而决定在罗平投资兴业,“民族特色文化”已经成为罗平县招商引资的“杀手锏”。
开展“乡情招商”,凝聚人心同发展
罗平籍在外工作成功人士、在罗平工作过的领导以及罗平企业派驻在全国各地的业务员众多,充分发挥罗平籍在外发展人员这一宝贵人脉资源,开展“乡情招商”也是罗平招商引资的另一“法宝”。近年来,罗平县有关部门就推动开展“乡情招商”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信息共享,共收集建立了300余人的罗平在外发展人员库。通过节日问候祝福、互访等各种机会、场合,联络沟通罗平籍在外发展人员,引导他们把信息传递到罗平,把朋友介绍到罗平,把客商引荐到罗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2021年为例,罗平籍在外发展人员引荐了10余批次30余家企业赴罗考察洽谈项目,促成了2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严把招商项目,维护利益稳发展
为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罗平县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额,转向追求招商引资质量,从“招商引资”进入“招商选资”的新阶段。对破坏生态环境等损害各族群众利益的项目一率不招、对投入大带动小的项目一率不招、对用工不优先使用本地群众的一率不招。对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重点扶持,对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项目重点扶持,对解决各族群众增产增收的项目重点扶持。切实把通过招商引资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增强各地发展后劲,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把控的重要考虑因素。
强化优质服务,营造环境促发展
着力转变干部作风,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入到营商环境工作中来,与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在服务中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到窗口服务的每个领域,渗透到窗口服务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店小二式”“妈妈式”优质服务,让企业深刻感受到罗平县的民族团结氛围和淳朴、真诚的政风政情,提高招商引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