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提案》已交由罗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县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接到“第104号提案”后,县政府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提案办理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县市场监管局党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提案办理工作,成立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加强宣传培训,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全力预防食品安全事件。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截至2022年8月底,全县有食品安全监管对象7263户,其中生产持证企业60户、食品流通经营单位2185户、餐饮经营单位2375户、保健食品经营单位354户,登记备案食品加工小作坊288户、食品流通摊贩1134户、餐饮摊贩登记867户。
(二)充分发挥县食安委牵头作用。督促有关单位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各乡镇(街道)持续按照《中共罗平县委员会 罗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罗平县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方案>的通知》(罗发〔2020〕30号)、《中共罗平县委员会办公室 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曲靖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的通知》(罗办发电〔2020〕100号)和《罗平县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约谈办法》(罗食安委〔2020〕7号文件)要求,落实相关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2022年制定下发了《罗平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清单的通知》(罗食安办〔2022〕12号),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每季度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三)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一是严格食品源头质量安全管控。农业部门围绕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目标,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头污染治理,抓好重点行业企业重金属排查整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食用农产品安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措施持续巩固,兽药残留和动物细菌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监管。坚持“产管”并重,网格化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得到加强。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自查制度,60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完成上半年自查,自查率100%,对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率、覆盖率100%。强化网络餐饮规范管理,推行“线上”“线下”餐食同质同标,规范“美团”“启鸿”网络餐饮服务企业配送全达标。强化明厨亮灶工作。311所学校(含幼儿园)食堂完成网络视频“明厨亮灶”、1450家社会餐饮服务单位采取玻璃隔断亮灶等方式建立“明厨亮灶”,全县13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广使用“餐饮安心码三合一”(即:支付码、评价码、点菜码),目前完成激活餐饮商户329户。加大食用农产品追溯监管力度。全县26家农业种植(养殖)企业纳入省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强化教育机构“六T”管理工作。全县349所学校和幼儿园实施“六T”管理。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光盘行动。实行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配送工作。全县192所学校食堂由联万家公司集中统一提供食材,涉及学生68576人。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全过程风险防控。按照创健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针对性开展“米袋子”、“菜篮子”和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抽检,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罗平县2021年完成食品安全抽检任务总数2849批,其中县级任务1680批、市级任务840批、省级任务89批、省抽食用农产品240批,其中合格2682批,合格率94.1%,不合格167批,不合格率5.9%。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快速检测活动,共抽取样50份,其中食用农产品蔬菜26份、水果8份、肉制品8份、白酒2份、鸡蛋4份、食用菜籽油2份,经现场快速检测100%合格。2022年承担食品安全抽检任务总数2249批,其中县级任务1420批、市级任务500批、省级任务89批、省抽食用农240批。快速检测1080批(其中市级任务540批、县级任务540批)。目前已完成1074批(国抽28批、省抽188批、市抽134批、县抽724批)、完成44.50%(全年任务2415),在628批已检测报告中,合格615批(合格率97.93 %),不合格13批(不合格率2.07%),完成快速检测450批,完成计划41.6%,经检测,合格446批(合格率99.10%),不合格4批(不合格率0.90%)。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各乡镇(街道),15家哨点医院网络报告病例54例,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四)持续抓好“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始终把“净餐馆”“管集市”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聚焦2375户餐饮服务单位,围绕“干净、整洁、安全、放心”目标,巩固拓展去年集中专项整治成果,深入查缺补漏、全面整改消除存在的问题和死角,进一步提升全县餐饮质量整体水平;全力推广“餐饮安心码三全一”,构建餐饮服务“社会共治”和“智慧监管”格局。截至目前,公示完成1700户(网络平台数据),人员考核比例43.6%。“净餐馆”APP检查完成任务618家;开展“净餐馆”红黑榜公示13期(红榜66户、黑榜45户)。
(五)抓实曲靖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罗平工作。紧盯批发市场、大型综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校园周边等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及重点企业,加大检查巡查频次,持续抓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托云南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监管通”APP、“食安净餐馆”APP等信息化平台,提升智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认真组织开展迎检工作现场明查点位准备、领导访谈材料、检查验收汇报材料、示范引领项目及验收基础材料收集,制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视频、抖音视频,在主要交通路口、重点人员集中区域粘贴宣传画报、倡议书。6月18日,迎接了省级评价检查。
(六)全力抓实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农村医疗队以及驻村工作队员的作用,通过手机媒体、乡村大喇叭、“小手拉大手”、食品安全“五进”等系列宣传活动,推进网格化防控责任落实,做到责任分片、责任到人,切实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六进”(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农户)活动。发布食物中毒、野生菌中毒风险预警公告信息6条,投入10余万元制作12.37万份宣传海报、告知书和音频宣传优盘。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宣传引导作用,粘贴宣传画(海报)、设置固定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谨慎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菌。加强市场检查管控,严防中毒风险事件发生。
(七)强化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安全大排查,开展冷链食品大检查6次,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26户次、农贸市场46户次、冷库246户次,责令限期整改问题36个,立案查处2件。累计完成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1391份,冷链食品及包装核酸检测838份,冷链食品环境检测247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八)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监管。结合队伍实际,做好加减乘除法,整合现有力量,建立局机关大科室、乡镇(街道)所大片区联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不达标就整改,不整改就严处”的要求,切实加大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16057户,发出食品安全责令改正通知1000余份,责令现场整改食品安全隐患2035条,责令停业改造200余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90件(已结案190件),案值16余万元、罚款242余万元。办理涉及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案件105件(其中:投诉案件93件、举报案件12件),目前已办结70件、正在办理中24件、不受理(属于其他部门管辖)2件、已撤诉2件、已撤案1件、已立案5件、不立案2件;按照食品环节划分:食品生产生产环节18件、食品流通环节40件、餐饮环节食品57件。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领域风险隐患。
(九)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大力开展“公勺公筷、文明餐桌、诚信经营”等宣传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防范和减少用餐中的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开展“你点我抽”、“你送我检”活动,完成食品“你点我抽”、“你送我检”450批样品快速检测,合格率99.10%。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县349所学校幼儿园、12万余人投保食品安全保险。通过电视、报刊、政府网、微信公众号、罗平M等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提高媒体监督力,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二、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街道)食安办运转不正常,经费保障不足,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政府食安办的工作基本由市场监管所负责,基层人少事多,无法统筹兼顾,造成乡镇(街道)食安办的议事协调作用发挥不好;食品安全信息员培训管理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送及红白宴席备案、指导、宣传等工作流于形式。
(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战线长,规模小、起点低,大部分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从业人员思想认识和文化水平偏低,法治意识不强,履行主体职责意识较差,食品安全规范达标难。
(三)部分领域食品安全隐患仍然突出。部分食品小作坊、校园食堂、社会小餐饮、农村小副食品店、农村聚餐等点位,落实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多,风险隐患大,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四)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保障不足。县市场监管局作为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队伍,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综合执法改革未真正落实,执法人员少、年龄老化;食品安全监管经费预算少,且划拨不到位,运行困难;装备保障差、执法车辆破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监管工作需要。
三、下步打算
(一)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落实好《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和《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强化组织领导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进一步发挥好食安委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健全机制,推动各部门落实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充实配强食安办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及村(居)委会食品安全信息员,为基层监管提供执法保障。
(二)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措施落实。加强冷链食品集中仓区监管,全面抓好进口冷链食品“云智溯”追溯监管,落细落实从业人员防护、运输工具消毒、信息登记等措施。落实好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监测排查“1111”工作机制和“6个严格”工作要求,抓好从业人员核酸定期检测,严格遵循“六个立即、一个及时”,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智控管理。
(三)抓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防严控误食有毒野生菌、草乌(附子)等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大野生菌交易市场监管,实行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加大对散装白酒、蜂蜜、菜油等地方特色食品的安全监管,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抓好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抓好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抓好“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和创文工作。落实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将体系检查从保健食品逐步扩大到高风险消费食品。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抓实农村食品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地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的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
(五)抓好食品领域抽检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今年食品和农产品抽检任务,确保完成每千人4批次以上任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国家级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按时完成率达85%以上。全面按照完成不合格食品后处置工作。
(六)加快推进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进“互联网+食品”监管,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工作,推广应用“餐饮安心码”。加强食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认定和公示,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七)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食用农产品监管,严厉查处屠宰病死畜禽。依法查处利用互联网直播等方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用产品)和在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农(兽)药等违法行为。加强农产品、食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力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是否公开:是
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