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000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目录
第一部分 曲靖市罗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第二部分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政府预算表
1-1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2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3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4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5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预算经济分类表(基本支出)
1-6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县对下转移支付项目)
1-7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1-8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2-1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2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3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4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5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县对下转移支付)
3-1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2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3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4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5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地区)
3-6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4-1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2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4-3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4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5-1 曲靖市罗平县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预算情况表
5-2 曲靖市罗平县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3 曲靖市罗平县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4 曲靖市罗平县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5 曲靖市罗平县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6 曲靖市罗平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5-7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下达情况表
5-8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6-1 2023年曲靖市罗平县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6-2 曲靖市罗平县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6-3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项目绩效目标表
第三部分 曲靖市罗平县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说明
罗平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1月4日在罗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罗平县财政局长 陈亚斌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罗平县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罗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及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持续、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极其突出。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聚焦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县两会以及“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发力,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深化财政改革,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收支目标。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097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109,485万元的100.6%,比上年同期84,388万元增25,709万元,自然增长30.5%,同口径增长34.3%。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6,432万元,完成预算调整数364,914万元的100.4%,比上年同期355,374万元增11,058万元,增长3.1%。
3. 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097万元,返还性收入1,54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3,907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3,70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6,81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517万元,调入资金3,599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8,300万元,收入合计392,48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432万元,转移性支出(上解支出)14,309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265万元,支出合计390,006万元,县级收入超预算调整部分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12万元,结余1,870万元,结转下年统筹安排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66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6,860万元的170%,比上年同期完成10,212万元增18,453万元,增长180.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5,2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3,860万元398.3%,比上年同期189,056万元减133,849万元,降70.8%。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28,66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553万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27,000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4,5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297万元,收入合计73,015万元。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5,207万元,还本支出5,000万元,支出合计60,207万元,调出资金3,000万元,结余结转9,80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实现收入,上级安排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补助50万元,支出46万元,结余4万元调入平衡一般公共预算。
(四)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市级预下达罗平县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7,000万元,2022年末政府债务限额399,4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39,3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60,100万元。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389,7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32,4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257,300万元,均控制在市级下达的债务限额内。
二、2022年财政工作成效
(一)攻坚克难促增长,如期完成收入目标。坚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切实加强统筹调度,认真落实收入组织各项措施,督导各执收部门梳理完成收入节点目标。持续加强对重点税源及重点纳税户的监管,强化稽查清欠清漏,切实保障税收应收尽收。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管理,落实减征、免征项目,挖掘非税增收潜力,研究运用好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政策,非税收入大幅增长。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0,097万元,同比增长30.5%,其中,非税收入完成60,846万元,同比增长103.2%。
(二)精准发力惠民生,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70.5%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大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改善教育薄弱环节,2022年全县教育支出106,800万元。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资金支出5,87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428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3,06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9,460万元。兜牢社会保障底线,2022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42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219万元,城乡养老保险金11,089万元,失业保险金1,365万元。持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节能环保支出3,127万元。惠民惠农“一卡通”专项治理成效明显。积极支持全国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科普示范县创建和平安罗平建设,促进全县协调高效发展,不断增强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笃行不怠固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 “四不摘”要求,紧盯“三落实”和成效巩固,久久为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2022年统筹安排资金1,487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供保水平,安排资金1,201万元支持“厕所革命”建设。2022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565.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107.15万元,省级资金1,458.81万元。聚焦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帮扶实效,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让脱贫成效更持续。
(四)谨慎有为守底线,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三保”预算审核,落实落细“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切实做好“三保”保障工作。2022年“三保”支出完成242,10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1%。其中,保基本民生65,896万元,保工资164,421万元,保运转11,786万元。二是强化债务风险管控,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科学制定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识别,筑牢债务风险底线,确保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22年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及支付费用26,364.72万元,其中,偿还本金14,266.51万元,支付利息及费用12,098.21万元(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息费7,298.87万元)。
(五)实干为要谋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落细国务院、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一是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推动政策释放红利。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5,600万元,惠及市场主体10.04万户次。二是阶段性减免国有经营性房屋房租。全年全县涉及国有经营性房屋出租单位70家,减免808户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753.23万元。三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各类政府采购活动须对中小企业进行价格扣除,执行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残疾人企业和新建企业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贯彻“政采贷”政策措施,积极为弱势企业和困难企业纾困解难。四是积极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聚焦城乡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大学生等重点群体,落实创业贷款政策。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91户10,535万元,带动就业1,724人,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900万元。五是依托省农担公司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缓解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中的功能作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助推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2年末,累计在保1661户,在保金额26,601.72万元,其中:2022年新增担保253户,担保金额9,265.82万元。
(六)守正创新抓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一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业务一体化改革,统一规范预算各项管理业务。坚持零基预算改革,坚持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及支出数额,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持续改革财政支出固化格局。二是规范完善财政直达资金机制管理改革。按照“专人负责、专账核算、日清月结、定期报送”的要求,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实时监控资金流向、支出进度和使用绩效,确保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三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绩效改革。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加快推进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建设。压实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引导约束,推动绩效评价、评估结果与完善政策、安排预算相结合。坚持法定原则,认真落实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报告、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巩固提升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根据全县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实际,集团公司由组建时的“1+2+N”结构调整为“1+1+N”结构,下属企业整合成八大板块,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有效。继续建立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公司化经营体制。重点推进2家国有企业(罗平县锌电公司、罗平县旅游开发总公司)深化公司制改革,改制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有限责任公司。贯彻落实加强党政班子建设,确实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七)激浊扬清严秩序,执纪护航财政工作。一是不断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财会监督与巡察、审计、上级专项检查等监督检查融会贯通,形成监督合力,定时开展财政涉农资金、会计信息质量、县委巡察移交财务问题整改监督等专项检查,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二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依法组织收入,坚决杜绝征收“过头税费”和“虚收空转”等违规问题,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预算收支管理。三是严肃整饬财经秩序,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保障、规范国库和政府采购管理、加强资产管理、防范债务风险、财政涉农补助资金管理等七项重点任务,重点整治2020年以来的违规问题,整治财经纪律松弛问题。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一是全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短、小、散、弱情况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财源基础依然比较薄弱,起伏波动较大,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严重不足。同时,对烤烟等重点税源依赖程度较大,新增培育税源见效相对较慢,税收收入水平极不稳定。二是一次性收入占比较大,财政收入不持续、不稳定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县级财政调控能力明显不足,税收收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二)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刚性支出增长迅猛,保障基本人员工资发放后,县级财政所需要安排的债务还本付息、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资金都将形成支出缺口,加之历年累结专款需要拨付,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任务艰巨。
(三)债务偿还压力逐年加剧。全县债务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化解难度不断加大,加之再融资政策趋紧、渠道收严,政府债务风险更加凸显。
四、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新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三保”工作核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为罗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依照上述指导思想,建议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作如下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21,000万元,比2022年完成110,097万元增10,903万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57,801万元,比2022年完成366,432万元减8,631万元,下降2.4%。(2023年上级专项补助未纳入年初预算,上级专项补助到位后据实安排支出,支出规模随上级专项补助的增加而增加,2023年比2022年实际完成数预计增长2%以上)。
2.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000万元,返还性收入1,29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37,114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补助96,745万元,调入资金20,000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44,000万元,上解支出预计16,110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6,240万元,收入合计357,80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801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8,220万元,比2022年完成28,665万元增19,555万元,增长68.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820万元,比2022年完成28,665万元减845万元,下降3%。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国有土地出让收入40,000万元,其他地方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7,92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收入合计48,22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8,220万元,结余2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3万元。
五、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有为强根基,持续培植稳定税源。一是聚焦罗平“全域旅游示范区、生物资源加工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定位,积极支持产业发展,向产业要效益,向项目要税收,进一步夯实税源基础,统筹处理好财政收入质与量的问题。二是继续实行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中小企业纾难解困。帮助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商贸服务业提质升级,稳步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城市经济、挖掘税收增量。
(二)咬定目标保收入,确保完成收入目标。一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深入开展动态分析,努力挖潜增收,竭尽全力,确保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二是提升征管质量。严格实施税源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发挥税收风险防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作用,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管控,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三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收益的管理,尽快把资产变为资金,缓解当前财政困难。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一是持之以恒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等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政资产资源,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二是切实保障“三保”支出需求,优先保障好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民生支出,继续做好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财政兜底保障,在财政保障中践行初心,笃行利民之举。
(四)守住底线不松懈,全力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守住债务底线,自觉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债务限额管理和债务预算约束,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妥善处置和化解债务存量。二是兜住“三保”底线,把“三保”保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在手上,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严格保障范围和标准,确保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财政风险。三是筑牢安全底线,管好用好直达资金,进一步突出绩效导向,让资金流向群众希望、企业期盼的方向和领域,加强跨部门沟通协调和联合监督,确保直达资金更好发挥惠企利民实效。四是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强化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持续开展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从业人员履职能力。围绕财税政策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等开展监督检查、专项治理和绩效评价,强化政策跟踪问效,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有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允许把财经纪律当“稻草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五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心怀“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推动全县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踔厉奋发,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罗平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监督索引号530324030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