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以来,罗平县罗雄街道依托种业基地项目建设,以土地流转为抓手,转变发展观念,把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经,通过“523”工作措施凝聚工作合力、统一村民共识、提升流转效能,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助力种业振兴夯实基础。

“五级”干部抓落实,凝聚工作合力。街道成立种业基地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街道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联系领导具体抓,联系村干部直接抓,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干部主动抓,村(组)长入户抓的“五级”干部合力抓落实工作格局。建立网格片区包保责任,划分8个网格包保片区,街道对应村联系领导、职工干部90余人,负责联系网格包保片区村(组)土地流转工作,下沉到村、组,与村干部共同研究、协调安排、直接入户抓落实。同时吸收德高望重、组织协调和号召能力较强的乡贤人士进入土地流转工作组,依靠他们协调撮合连片土地中的“不愿流转户”。

双线宣传政策,统一村民共识。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线上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大喇叭、应急广播、村微信群等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做好种业基地项目建设,罗雄街道从转变村(社区)“两委”干部思想观念入手,组织赴海南观摩学习,坚定村(组)干部推行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召开群众会、代表会、党员大会,入户与村民讲政策、拉家常、算收益、比效益,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召开各类会议100余次,入户宣传4033户4233次,张贴宣传通告1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有力推动国家粮食安全理念、土地流转政策、种业振兴政策宣传全覆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产生共鸣、形成共识。

三个规范服务,提升流转效能。规范工作流程。各村(社区)规范土地流转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依法依规开展土地流转。规范流转合同。由街道土地托管中心统一印制流转合同,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格式、条款、内容,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土地用途,建立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规范跟踪服务。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流转前对土地流转农户的基本信息、土地面积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精准确定流转面积;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后,持续跟踪土地流转租金兑付情况,跟踪协调处置土地流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大量土地流转后社会治理新变化,各村(社区)成立流动党群服务队,建立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空巢老人、村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架起党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的“连心桥”。
截至2023年3月29日,罗雄街道已完成土地流转农户合同签订3033户,流转土地18274.13亩。将于2023年4月底前完成种业基地项目建设土地流转3万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