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
  • 2024-04-15 09:52

各乡镇(街道)农技、畜牧兽医及农机站,局属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种养,发展绿色生态高质高量高效,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农业主推技术推介发布的有关要求,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在广泛征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了2个主导品种和2项农业主推技术作为2024年罗平县农业主导品种和农业主推技术,现予发布。请你们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意愿,选择适宜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提高主导品种的入户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技术支撑。

一、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1、罗薏1号

2、罗丹2309

二、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

1、油菜绿色高稳产栽培技术

2、土壤熏蒸消毒防治小黄姜土传病害技术

三、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简介(附件1)

四、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附件2)

 

 

 

罗平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7日

 

 

 

 

 

 

 附件1

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简介

 

一、罗薏1号

 

品种来源:本地品种系统选育

审定情况:202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云R-SF-CLJ-067-2020

特征特性: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该优良品种粒色灰色、粒型卵圆形,千粒重105.5克;生育期174天,植株高大、产量高、抗黑穗病和叶枯病抗性较好;蛋白质含量约11.2%,脂肪含量约3.7%,碳水化合物约61.1%;煮后粘稠度高。

产量表现:在罗平县罗雄街道示范种植,平均亩产量368.8千克,较对照本地品种302.9千克增65.9千克,幅增21.79%。在罗平县腊山街道示范种植,平均亩产量362.6千克,较对照本地品种299.8千克增62.8千克,幅增20.95%。在罗平县钟山乡示范种植,平均亩为378.5千克,较对照本地品种301.3千克增77.2千克,幅增25.62%。在师宗县五龙乡示范种植,亩产348.8千克,较对照师薏一号323.1千克增25.7千克,增幅7.95%;在富源县十八连山镇示范种植,亩产351.2千克,较对照当地品种296.5千克增54.7千克,增幅18.45%。

栽培要点:1.种子选择。选择籽粒饱满,一般亩播种量2—2.5千克为宜。2.种植环境及土地选择与整理。选择空气质量好、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旱能浇涝能排的肥沃土地。3.种子处理。播种前在沸水中烫种12秒后立即取出摊晾散热,晾干后用种子量0.4%的50%粉锈宁拌种,促使薏仁出苗整齐和预防黑穗病的发生。4.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或生物菌有机肥1500-2000kg。5.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通常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70cm,塘距20cm,每塘播种6—8粒,种5行留80cm的沟,以利于更好的通风透光和农事操作。6.强化中耕管理。(1)及时间苗补苗;(2)中耕除草及追肥;(3)摘脚叶;(4)人工辅助授粉。7.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为主。8.适时采收。当植株下部叶片转黄,80%果实呈灰白色时采收为宜。

适宜区域:适宜海拔1000m—1600m,年降雨量900mm—1300mm的罗平县及相似地区种植。

选育单位: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罗平县腊山街道红星北街3号,邮编:655800,联系人:李建开。

 

 二、罗单2309

 品种来源:BG230×DT927

审定情况:202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滇审玉米2021117号

特征特性: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29.5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到匙形、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中、与茎秆夹角中。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中,穗位中到高。散粉期中,雄穗颖片基部花青甙显色强、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侧枝长度长、一级侧枝数目少,花药花青甙显色中、花丝花青甙显色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短、锥到筒形穗,籽粒橙黄色偏硬粒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15.5行。田间倒伏倒折率之和1.09%,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0%。抗病性鉴定:病害接种鉴定为高抗灰斑病,抗大斑病,感纹枯病,抗穗腐病,感锈病。品质检测:容重813g/L,粗蛋白质10.1%,粗脂肪5.2%,粗淀粉72.72%,赖氨酸0.28%。

产量表现: 2019年区试平均亩产674.5千克,比海禾2号增产13.9%,增产点率90.0% 。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786.6千克,比海禾2号增产13.7%,增产点率10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30.6千克,较对照增产13.8%,增产点次率95.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1.4千克,较对照增产15.5%,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春、夏播均可;

2、种植密度:播种前精细整地,每亩种植3800-4000株左右为宜;

3、肥水管理:注重底肥,多施农家肥,合理施用苗肥、拔节肥和穗肥。

4、注意病虫防治:综合防治病虫害。

5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玉米种植区域。

选育单位: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轻工业园区金塘路西侧,邮编655800,联系人:崔永志。

  

 

附件2

罗平县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一、油菜绿色高稳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0%左右,安全供给形势严峻。云南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50万亩左右,是主要的自产食用植物油源。根据油菜产业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技术需求,从栽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集成技术组装优化着手,建立直播油菜绿色高稳产栽培技术,支撑油菜大面积丰产增收。该技术吸收利用了一批创新型、一体化的物化产品如专用型油菜新品种、油菜专用缓释肥等新产品、新装备,组装了油菜密植增效、化肥农药减施、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直播油菜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技术应用通过压减物化投入、减少管理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油菜绿色高稳产生产,推动油菜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潜力,保障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增产增效情况:作为本技术核心内容的油菜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双减”及密植增效等生产技术,2021年应用于罗平核心示范区,实现较传统种植方式每亩用种量减少0.3千克、病虫害防治次数减少2次、化肥用量减少30.1%、农药用量减少30%、亩节约劳动力8个的效果,田间测产实现亩增产量32.3千克、亩增产值161.5元、增产增收18.06%;2023年应用于罗平核心示范区,田间测产平均亩产209.69千克,比非示范区亩增产31.42千克、增产17.62%。该技术通过无人机飞防、油菜专用缓释肥的使用和栽培技术的优化,提高了栽培管理的科学性,提高了肥药利用效率,减少了肥、药用量,生态效益显著。技术应用还在推动产业振兴和三产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支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质菜籽油品牌开发,满足了费者对优质菜籽油的需求中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根据各产区生态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选用登记区域覆盖云南油菜产区的生育期适中、优质、高产稳产、高含油量、耐密植、抗病、抗倒,宜机收的广适性品种。推荐使用云油杂34号、云油杂28号、云油杂15号、华油杂5R、保油杂10号、玉油7号、云油双2号等品种。2.规范整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播种前机械化整地分厢,一般厢宽2.5~3米,厢面平整、沟厢分明。有条件的地区可选用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分厢、施肥和播种;或者采用背负式播种机、无人飞机等器具播种施肥。播种前建议晒种1~2天,并用油菜专用种衣剂包衣,防治出苗期虫害。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25~0.30 千克,确保每亩基本苗水田达到1.2万~1.8万株、旱地达到2.0万株以上。播种后采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一次性化学除草。3.科学施肥:氮、磷、钾和硼肥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每亩用纯氮10~12千克、纯磷和纯钾各5千克、高质量硼砂1千克。播种时施用5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钾、硼肥,苗期和抽苔期看苗追施另外50%的尿素提苗。有条件产区优先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用,在降低化肥用量的同时可较使用单元素化肥减少1-2次追肥的劳动力投入。油菜专用缓释肥推荐使用量水田每亩40~50千克、旱地25~40千克,全生育期一般不追肥。4.科学防治病虫害: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重点防治蚜虫、根肿病和菌核病。物理防治主要是选用抗耐病品种预防病害发生如根肿病发病区适当推迟播种期减轻发病风险,在抽薹期蚜虫始发时田间放置黄板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主要包括播种时施用盾壳霉预防菌核病,薹花期蚜虫发生初期田间放养蚜茧蜂防治等。确有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宜选用新型环保农药,优先选用无拮抗作用的农药同步防治、实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推荐采用高效施药技术延长一次用药的防治时间。有条件的产区采用植保机或高压喷雾器进行统一防治,分散防治产区建议毗邻农户同期采用高压喷雾器防治。5.适期收获贮藏:采用两段收获,在油菜全株角果70~80%落黄,主茎中部角果籽粒呈该品种固有籽粒颜色时,割倒平铺5~7天后捡拾脱粒,秸秆粉碎还田;采用联合收获,在植株中上部茎杆明显退绿、角果枯黄时,采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脱粒,秸秆粉碎还田。

适宜区域:云南省各直播油菜产区。

注意事项:选用农药注意选择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新型环保农药,促进环境友好型生产;避免在花期用药对蜜蜂造成药害、影响农旅结合的油菜花观赏效果;水分管理注意速灌速排,防止田间长期渍水造成倒伏。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2238号,650205,赵凯琴、何晓莹。

 

 

 

 

二、土壤熏蒸消毒防治小黄姜土传病害技术

 

引进技术背景:为了解决罗平耕地有限、重茬突出、姜瘟病难以预防的现状,从2022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由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西南林业大学、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银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赴山东考察后,引进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共同实施“罗平县土壤熏蒸防控小黄姜土传病害研究与示范”项目,熏蒸剂选择氯化苦和棉隆。

应用技术情况:1.2022年引进土壤熏蒸,做试验研究。2022年在罗平设4个试验点,分别为:多年连作田2021年姜瘟发生严重的慷葆公司生姜站姜瘟试验地,两年连作田块2021年因姜瘟绝收的板桥环西路冷库旁罗平农乐黄姜经贸有限公司基地,两年连作田2021年姜瘟零星发病的青草塘猪厂小黄姜种植基地两年连作田,2021年姜瘟发生率60%的青草塘石孔桥小黄姜种植基地,共计30亩。通过氯化苦土壤熏蒸处理种植的生姜,从长势和病虫害等方面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采收时,熏蒸处理的有零星发病,不会大面积扩散,而未作理的对照几乎绝收,效果显著。2.2023年完成小黄姜连作姜地土壤熏蒸1000亩。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人大的支持下,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0万元,全县完成土壤熏蒸示范1008亩,其中氯化苦熏蒸面积808亩,棉隆熏蒸面积200亩,涉及示范户 23 户。从示范效果来看,土壤熏蒸的优势和效果得到进一步验证和肯定。3.2024年完成小黄姜连作姜地土壤熏蒸2000亩。认真总结2022-2023年两年土壤熏蒸技术的经验教训,加快土壤熏蒸技术在罗平的集成熟化推广。

熏蒸技术要点:(一)熏蒸前准备。1. 翻耕和清理地块。进行氯化苦熏蒸和棉隆熏蒸前,均需将地块深耕耙细,耙至最大土块直径小于3㎝;同时清理掉上一年度遗留地中的老姜、烂姜、植物残体及各种可能戳坏塑料薄膜的东西。2.浇水。进行氯化苦熏蒸和棉隆熏蒸土壤必需具有一定湿度,否则药剂难以发挥药效,并容易产生药害。氯化苦熏蒸施药时土壤湿度应不小于60%、浇水土壤深度35㎝以上。棉隆熏蒸施药时土壤湿度应不小于65%、浇水土壤深度35㎝以上。浇水方式采用喷灌、滴灌、大水漫灌均可。自然下雨效果最好。一般熏蒸施药前3-5天浇水。检测土壤湿度是否达标简易方法:手抓一把土能捏成团,从1米高处落到地上后能散开。(二)施药与盖膜。熏蒸作业选择无风的天气进行,气温不低于15℃,土壤10㎝深处地温不低于10℃。1.施药。棉隆要求施药均匀,采用专业撒药机能够保证撒施的均匀度。如采用人工撒放,可将大面积地块划分成小块地后施药,以保证施药均匀。氯化苦必须专业机械及人员施药,注射药间距不能超过25cm,机器保持匀速行驶。2.盖膜。为保证熏蒸效果和安全性,棉隆熏蒸施药后需在2小时内完成盖膜,氯化苦施药后需立刻盖膜。大的地块,一般按照膜的宽度,施完一幅膜宽的药后盖一幅膜,即边施药边盖膜。熏蒸覆盖的塑料薄膜厚度不低于4丝(4mm)。覆膜地的四周和膜接封处需开挖深度不低于20cm的沟(太浅,膜易被风吹),把膜压在沟里。两张膜的碰头处,膜与膜之间采用反压式无缝对接。膜的四周和接缝处需压合严实。膜中间每隔5米左右压装好土的塑料袋。(三)揭膜敞气。氯化苦揭膜后敞气时间不能低于10天,棉隆敞气时间不能低于15天。若要更安全,揭开膜后可用旋耕机旋耕一遍土壤,使土壤中熏蒸气体加速排出。使用棉隆熏蒸时,如果揭开膜后,翻看土壤中若还有未分解的棉隆颗粒,则应再次浇水,等待数日,使棉隆颗粒完全分解后,方可种植。揭膜时,用美工刀距离膜边30cm处沿着地的四周划开膜,划完后把四周残留的30cm宽的膜反压到没有熏蒸的地里或田埂上,隔开熏蒸与未熏蒸的土壤。收取压在膜上的塑料袋时,不能把袋子里的土洒落到熏蒸地里。人员也不能在熏蒸与未熏蒸地块之间走动,以免把未熏蒸的带菌土壤传入已经熏蒸消毒过的地块。(四)氯化苦、棉隆熏蒸期间田间管理。氯化苦、棉隆熏蒸期间,早晚须进行熏蒸地块田间巡察,对薄膜破洞穿孔处即时进行补充熏蒸剂和压覆处置。如有破洞,立刻用塑料胶带封洞,或用塑料袋装土堵压住破洞。在大风天气,更要加大对熏蒸地块的巡检力度。旦熏蒸覆膜被大风吹起,则失去熏蒸效果。(五)氯化苦、棉隆熏蒸后有益菌补充。棉隆和氯化苦熏蒸后,种植前可通过补充有益生物菌剂或菌肥,加快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补充的菌剂、菌肥以含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哈次木霉等为主。菌剂的补充方法可以浇灌,也可滴灌;菌肥可以在种植时随底肥一起撒施。

注意事项:1、棉隆和氯化苦熏蒸后的地块如管理不当,人员、浇水、雨水、培土等都会将其他地块病原菌带入熏蒸地块。熏蒸后至收获前,为防止人员鞋底带病菌,每次进地,需换鞋。为了防止浇水带入病菌,勿使用沟渠水。为防止雨水造成病原菌在田间传播,种姜前,对低洼田地,四周及中间开1米深的排水沟,下雨时雨水及时排出姜地。田间除草、培土时培土机和农具进入熏蒸地前需清洗和消毒,操作人员和培土机需绕开瘟株。 2、氯化苦和棉隆熏蒸是在种姜前高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不能防控因姜种带菌而发生的姜瘟,如果姜种带菌,熏蒸后的姜田仍会出现零星发生瘟株现象。瘟株如不及时处理,瘟株上的病原菌则随着农事操作和雨水等传播,造成大片姜瘟发生。因此,姜田小培土前,每3天田间巡检一次;小培土后,则2天巡检一次。一旦发现瘟株即时处理。瘟株处理技术如下:1.在姜瘟苗死棵处插“标识棍”,标识出姜瘟苗死棵的位置。2.将死棵苗挖出,装入塑料袋带出地块,病土不能撒落在地里,不能随便丢弃在地块周边防止再次感染,必须远远带走妥善处置。3.在标识出的死棵苗位置实施熏蒸补丁作业,即小范围土壤熏蒸。若死棵处于上水头位置,拔掉姜瘟病株旁1米内的健康植株,与姜瘟发生点一同实施熏蒸盖膜;若死棵处于下水头位置,拔掉瘟株旁0.5米内的健康植株进行熏蒸盖膜。熏蒸打补丁一般用氯化苦,对拟打补丁处先浇水补水,使土壤湿度达60%。注射用药间距密度30㎝,注射深度15-30㎝,每个点位施用剂量5毫升。

适宜区域:全省小黄姜种植重茬地。

技术依托单位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罗平县腊山街道红星北街4号,655800,葛丽清,张琼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