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一)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燃油废气:使用符合现行环保要求的机械设备,使用达标燃油,保证燃油废气达标排放;2.切割、焊接烟尘:①废气治理设施设备的安装多在室内,焊接、切割等工序做好室内的通风换气工作,防止区域废气过度集中,减少人员危害;②室外安装产生的废气经自然扩散,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二)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产生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清洗废水,依托项目现有的化粪池收集后进入园区市政污水管网。 (三)噪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 2.设备材料尽量采用定尺定料,减少现场切割、敲打等高噪音作业; 3.严禁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若必须进行夜间作业,需按要求提前向主管部门申请,并将施工信息告知周边住户及单位; 4.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废包装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无法回收的拆分后作为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垃圾桶统一收集后清运至园区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注塑成型产生的废气经集气罩(10台注塑机共设置10个集气罩)收集后汇入1#三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23.6m高1#排气筒(DA001)排放,1#排气筒废气排放浓度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含 2024 年修改单)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2.喷漆柜抽风系统收集经自带的水帘柜除漆雾,汇入喷淋塔+2#三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28.6m高2#排气筒(DA002)排放,2#排气筒排放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有组织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3.隧道炉烘干有机废气经集气罩(5台隧道炉共设置5个集气罩)收集后汇入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喷淋塔+2#三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2#排气筒(DA002)排放;4.破碎粉尘、丝印/UV打印废气、镭雕废气、电芯喷码有机废气、胶黏有机废气、焊接烟尘气通过加强车间通风换气等措施后呈无组织排放;5.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经抽排风系统引至楼顶排放。 (二)水污染防治措施 1.生活污水:食堂废水经隔油池(1座容积为30m3)+化粪池(1座容积为80m3)处理后同其他生活废水经化粪池(1座容积为80m3)处理后外排进入园区市政管网最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2.注塑循环用水在封闭的管路内循环使用;3.水帘喷漆柜用水排入各自的循环水池(每个容积均为1m3)内循环使用;4.喷淋塔用水在循环水池(1座,容积为1.5m3)内循环使用。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2.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造成设备噪声增大;3.对主要产噪设备等采用减震基础等降噪措施;4.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和维护,保持车辆有良好的车况,限制车速、禁止鸣笛,尽量避免夜间运输。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一般工业固废:废包装材料交废旧资源收购站综合利用,废导电膜、废硅胶粒和废锂电池收集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交由厂家回收;2.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3.危险废物:废原料桶、漆渣、废印版、废含油墨棉纱、废活性炭、废矿物油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五)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采取分区控制措施,重点防渗区为危废暂存间、喷淋塔循环水池,一般防渗区为生产车间、一般固废暂存间,简单防渗区为办公生活区。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生产车间、一般固废暂存间进行一般防渗;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地面做重点防渗处理,采用防渗垫层:高密度聚乙烯(光面HDPE土工膜)+10至15厘米C30混凝土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地面及裙脚混凝土层上部采用环氧树脂漆进行防渗防腐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2.危废暂存间门口设置相应的标准规范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室内张贴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制度》;3.制定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作业工人的安全教育,杜绝工作失误造成的事故;4.在仓库和危废暂存场所的明显位置张贴禁用明火的告示,分区存放。按生产计划合理进料,严格控制堆放量,储存原辅材料应注明物质名称、危险特性、安全使用说明以及事故应对措施等内容。仓库应安排专人管理,做好入库记录,并定期检查材料存储的安全状态,定期检查其包装有无破损,以防止泄漏;5.相关排污口根据相关要求设置规范化;6.本项目取得环评批复后,需尽快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并及时到当地管理部门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