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7-02 00:00 来源: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全省壮大园区经济、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和沪滇“16+16”园区共建重大机遇,结合园区实际,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起草了《罗平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25年8月3日17:00前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的方式反馈至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联系人:周飞彦,联系电话:0874-8758746,邮箱:1261233753@qq.com)。
附件:罗平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云南罗平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7月2日
罗平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全省壮大园区经济、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和沪滇“16+16”园区共建重大机遇,依托我县水晶、汽摩配件、五金阀门、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县委县政府“两区两地”建设目标,立足罗平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精准承接、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原则,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全省领先、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到 2027 年底,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能力显著提升,吸引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落户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企业集聚态势初显,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承接转移产业总产值突破 15亿元,引进落地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培育规上企业 20家以上。
到2030年底,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承接产业转移机制更加成熟,政策协同创新效果持续释放,特色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逐步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承接转移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吸纳就业5000人以上,实现“产业强县、园区兴县”目标。
到2035年底,管理体制机制成熟高效,综合政策优势全面显现,承接能力大幅提升,“龙头引领、配套完善、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承接转移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吸纳就业1万人以上,建成云南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成为我国西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
二、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一)大力承接汽摩和阀门配件制造产业。按照“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思路,以南亚、东南亚为目标市场,瞄准新能源汽车、摩托车配件领域,重点引进摩托整车及汽摩零部件、大型一体化压铸、锻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产业项目;聚焦五金阀门产业铸件、锻件、密封件等核心产品,重点引进锻造冲压、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环节企业,建设区域性检测认证中心。
(二)重点承接水晶产业。围绕“原材料-加工-设计-销售”全产业链,引进科技型机械配套企业、大型水晶钻石生产企业、水晶饰品和服饰加工企业,打造罗平县高端水晶钻石产业集群。
(三)引导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结合东南亚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消费需求,逐步承接家电、办公、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关键环节,重点引进半导体封装测试、PCB电路板、传感器、连接器、Mini/Micro LED、柔性电路板、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终端等制造项目,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与昆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四)积极承接优质企业转移。围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原料药、创新药、医美化妆品、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现代医疗特色产业;聚焦纺织和皮革制鞋产业,重点承接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的服装、皮革生产企业;围绕打造高端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积极引入沿海及国内优质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承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精准招商”工程,构建产业承接新体系
1.绘制产业链图谱。坚持“立足产业定位、研究产业趋势、发挥罗平优势”原则,围绕产业承接方向,优化完善“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聚焦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精准定位招商方向,详细制定招引计划,梳理承接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清单,建立 “一对一” 靶向招商库。(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商科局)
2.加强招商联动。坚持“一把手”挂帅招商、领导班子带头招商、行业招商组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方式,每年赴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 10 次,举办罗平产业推介会 2-3场,提高招商实效。(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商科局)
3.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产业链招商 + 资本招商 + 以商引商”模式,依托现有企业(如兴亮晶钻、精尊电子等),推动“链主”企业带配套企业集群式转移;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商科局)
(二)实施“平台提质”工程,夯实产业承接硬支撑
4.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有序推进园区内部路网、能源、供水管网、通信、环保、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物流仓储中心、集中供热、高端食品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及基础配套工程建设,2027 年底前实现“七通一平”;优化园区功能分区,设立水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汽摩配件产业园、五金阀门产业园,推动同类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责任单位: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商科局、县水务局)
5.提升物流通关效率。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园、公路物流园建设,实现公铁物流无缝衔接,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能力,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以“政+企”合作共建模式,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团队负责运营,解决外贸企业对外贸政策、境外法律法规及国际贸易规则等把握不准及人才智力储备不足、订单难寻、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加强与曲靖海关、沿海港口和磨憨、河口、瑞丽等边境口岸的对接、合作,探索“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提升贸易服务功能,优化通关作业流程,为外贸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商科局、县交通运输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三)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增强产业承接竞争力
6.做强现有企业。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计划”,完善产业园区企业梯次培育库,“ 一企一策”推进纳规入统帮扶指导,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培育工作,对水晶、汽摩配、五金阀门等企业加大技改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绿色转型,推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责任单位:县工信商科局、县财政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7.培育“链主”企业。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按照“内培外引”思路,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培一批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兴亮晶钻、精尊电子等龙头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其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商科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8.补链招商攻坚。梳理集群和产业短板弱项,绘制重点产业“热力地图”,建立缺链环节动态清单,大力引进配套关联项目。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定向招商专班,针对产业薄弱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责任单位: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投资促进局、县工信商科局)
(四)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强化产业承接软实力
9.强化土地资源供给。加强存量土地盘活和增量土地供给,建立产业园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台账清单,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优化和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动态储备工业用地 200亩以上;对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推行“标准地”出让,探索实行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模式,优化项目用地供给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责任单位: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
10.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将园区关键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纳入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产业转移贷”“技改贷”等产品,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产业倾斜;建立园区与政府合理的投入和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园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完善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常态化对接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开发区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罗平金融监管支局)
11.强化园区用能保障。加快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输变电站、电网线路、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20千伏罗平国际水晶变、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接入罗平产业园区;开展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判,合理制定能效管理、有序用电方案,优先保障度电增加值高、能效水平高的产业项目用电(责任单位: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住建局、县能源局、罗平供电局)
12.加强人才引育留用。与云南工业技师学院、罗平职校等共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水晶加工、电子装配、机械制造等技能型人才;出台《罗平县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购房补贴,提供子女入学、医疗绿色通道等服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
(五)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打造产业承接新生态
13.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服务企业和项目统筹推进“三项制度”,积极探索重点项目“先建后验”管理模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容缺+承诺”方式优化审批程序,采用“定标准+作承诺”方式实行先建后验;设立产业转移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用地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办理时限压缩至 30 个工作日以内。(责任单位:县政务服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罗平分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14.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县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用电、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设立企业投诉受理中心,及时回应企业需求,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责任单位: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商科局、县人社局、县能源局、罗平金融监管支局)
15.坚守绿色低碳底线。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落地,确保承接项目符合环保、能耗、安全等要求;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零碳工厂”“绿色工厂”,到 2027 年园区绿色能源使用率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罗平分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商科局、县能源局、县应急管理局、罗平产业园区管委会)
四、工作要求
为高效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罗平承接产业转移新篇章,各有关部门要深刻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要扛实责任、狠抓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对照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时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要协同联动、凝聚合力。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高效协同联动机制,产业园区管委会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责任单位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三要强化督导、跟踪问效。县政府督查室要将本方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重点督查范围,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定期通报机制,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工作取得实效。
《罗平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现将《罗平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实施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全省壮大园区经济、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和沪滇“16+16”园区共建重大机遇,依托我县水晶、汽摩配件、五金阀门、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围绕县委县政府“两区两地”建设目标,立足罗平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精准承接、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原则,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全省领先、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制度框架体系
《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重点工作任务、工作要求4个方面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作出设计和安排。
四、核心内容
(一)产业承接发展重点。一是大力承接汽摩和阀门配件制造产业。二是重点承接水晶产业。三是引导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四是积极承接优质企业转移。
(二)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实施“精准招商”工程,构建产业承接新体系。二是实施“平台提质”工程,夯实产业承接硬支撑。三是实施“产业强链”工程,增强产业承接竞争力。四是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强化产业承接软实力。五是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打造产业承接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