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罗平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 年)》(罗政发〔2024〕6 号),现解读如下:
一、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两山”基地建设背景
2005 年 8 月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罗平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是促进全县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同步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两山”基地建设意义
1.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主动担当。罗平县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实践平台,是罗平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罗平的重要举措,努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证明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的“金字招牌”。
2.贯彻落实省市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罗平县作为曲靖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两山”转化案例突出的区县,申请“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将为曲靖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推动罗平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罗平“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可为罗平构筑珠江卫士生态安全屏障,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用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崛起赢得金山银山,为罗平持续走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及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和保障。
二、进展成效与主要做法
(一)“两山”建设进展成效
罗平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反馈问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创建“美丽河湖”,持续推进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运营,进行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退出非煤矿山;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深入开展国土山川绿化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2023 年,罗平县环境空气优良率99.2%;涉及 2 个国控断面、3 个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 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龙王庙水库年均水质达Ⅱ类,水质达标率 100%;8 个“千吨万人”和 4 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功能区水质要求;全县土壤环境质量优先保护类占比达 84.2%。如今在罗平,绿水青山已成鲜明标识,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在石漠化荒山开展示范地造林,对症下药治理石漠化。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巧用能源资源。三是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实现养山富民。四是持续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总体目标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保护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健全体制机制为主要路径,以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黄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聚焦生态农业、生物资源加工和乡村旅游业,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实现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两山”转化体制机制,努力把罗平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生物资源加工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区”。分年度目标如下:
到 2024 年,罗平县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更加完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 98.6%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 类水的比例稳定保持在 10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稳定。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彰显。
到 2025 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 98.6%以上,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 III 类水的比例稳定保持在 100%,森林覆盖率达到 3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中有进。启动 GEP 核算,完成生态资源资产本底核算,“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和通道逐步清晰,形成罗平特色转化模式和有效转化路径。
到 2026 年,持续推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各项工作,各项建设指标均全面达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两山”指数”中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两山”转化制度体系不断成熟,公众对“两山”建设成效满意度达到 95%以上。
到 2027 年,生态农业、生物资源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和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稳定提高。“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和通道更加畅通,生态环境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惠民富民。
到 2028 年,总结提炼典型做法、特色经验、优秀案例,充分发挥油菜、小黄姜产业“两山”转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着力点,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参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山”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罗平县实际,主要从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根据现状评估,“两山”指数”评估指标共计 10 个指标(20 个分项指标),根据罗平特色新增 3 个特色指标,共13个指标。
(建设指标:见《实施方案》表 3-1“两山”指数”评估和目标表。)
四、重点任务
(一)守护好绿水青山,夯实生态环境本底
1.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管控;
2.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3.加快壮大园区经济;
4.促进传统工业升级;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6.发展全域旅游产业;
7.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三)绿色惠民富民,共建共享绿水青山
1.共建共享绿水青山;
2.打造生态文化品牌;
3.根植“两山”理念实践;
4.打造城乡“两山”文化。
(四)探索转化路径,形成罗平特色模式
1.总结“两山”转化典型;
2.持续探索转化路径。
(五)深化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1.完善绿水青山保护机制;
2.健全金山银山转化机制;
3.建立基地建设考核机制;
4.推动价值实现市场化机制;
5.强化基地建设制度保障。
五、工程项目
为顺利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围绕守护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拟完成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共计 22 项,总投资 24.2 亿元。其中守护绿水青山共 10 个项目,投资 11.7791 亿元,占总投资的 48.65%;打造金山银山共 8 个项目,投资 12.3228 亿元,占总投资的 50.90%;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共 4 个项目,投资 0.108 亿元,占总投资的 0.45%。
(见《实施方案》表 5-1 罗平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六.本实施方案由曲靖市生态环境局罗平分局负责解释。
原文链接:《罗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罗平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 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