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今天是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登录 繁体中文 支持IPv6
首页 > 金色罗平 > 乡镇概况

金色罗平

罗雄街道

罗雄街道
罗雄街道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的罗平县城,素有“滇东重镇”“滇黔锁钥”“鸡鸣三省”之美誉,是一个集城区、坝区、山区、半山区、高寒山区为一体的中心城镇,是三省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罗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曲靖市人民政府同意撤销罗雄镇,设立罗雄街道、腊山街道,并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全街道国土面积241.9平方千米,辖团结、红星、九龙、西关、羊者窝、大明、外纳、新寨、圭山、幸多禄10个居委会和大洼子、养马、中和、补歹4个村委会,有75个自然村176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末,总人口24969户83472人。境内最高海拔白腊山海拔2468米,国道324线横穿境内,有油菜花主会场、国家地质公园、太液湖、民族特色主题街区等文化旅游资源。

腊山街道

腊山街道
腊山街道是罗平县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之一,是一个融山区、半山区、坝区、城区为一体的农业街道。东北面与板桥镇接壤,东南面与大水井乡接壤,西南面与罗雄街道接壤,西北面与九龙街道接壤。全街道国土面积138平方千米,辖新村、大水塘、学田、青草塘、法金甸、坡衣、普妥7个居委会和阿沟河、以龙2个村委会,有49个自然村、108个村(居)民小组。2024年末,腊山街道总户数15553户,总人口53129人。其中农业人口38546人,占总人口72.55%;少数民族人口5267人,占总人口9.91%;死亡233人,出生5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有耕地8.7649万亩,草地0.5908万亩,林地7.1624万亩,湿地0.082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65亩,森林覆盖率13.48%。地震烈度6度,气候为立体型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属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早且冷暖多变、秋冬多阴雨等特征。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生姜等,经济林果有核桃、桃、梨等。2024年小春粮食作物总产1219.2吨、大春粮食作物总产2289.9吨,蔬菜6.35237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8339.0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7元。

九龙街道

九龙街道
九龙街道据守罗平北大门,与板桥、长底、老厂、马街、阿岗、罗雄、腊山和师宗县的竹基镇接壤,距离县城9公里,腊九公路横贯东西,富罗高速(在建)、罗黄公路直穿南北,南昆铁路、汕昆高速擦境而过,辖区面积492.7平方公里,辖牛街、江边、关塘、以德、以洪、把洪、德等、腊庄、阿耶、黄泥10个居委会及控嘎、撒召、堵木、非格、阿者、木栖黑、乐戈必、以土块、招舍、很召、启乐、舍恰12个村委会,有196个自然村、27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957户,总人口92875人,其中农村人口83084人。地形主要是山地、河谷,地貌主要是山地、丘陵,土壤主要为红壤、黄沙土、黄红土。自然资源有煤矿、水资源、砂石料。境内最高海拔2100米,为舍恰村委会香猫洞山,最低海拔1200米,平均海拔1450米;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0℃,年平均气温15℃,年无霜期277天;年降雨量1403毫米。全街道拥有林地237626.55亩,耕地面积207594.75亩,永久基本农田170710.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4亩,农业以玉米、生姜、水稻、养殖为主,工业主要有水电站、砂石料、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农产品有小黄姜、蔬菜、万寿菊。分布着汉、彝、布依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541人,占比14.6%。有彝族鹊比、布依三月三对歌和传统花灯《赞花扇》等民族习惯,布依花米饭、干酸菜、小寨土鸡等特色美食。拥有土官寨遗址、安乐洞摩崖石刻、牛街旧石器采集点,九龙瀑布风景区、螺丝田、月亮湾、十里秘境、万亩林场、小洪麦打卡点、小洲子示范村等。曾获得云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板桥镇

板桥镇
板桥镇位于罗平县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距县城22公里,由东至北分别与钟山乡、旧屋基乡、腊山街道、长底乡接界,全镇国土面积182.52平方千米,辖东胜、板桥、牛补歹、乐岩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玉马、舍邦歹、金鸡、品德、安勒、大鸡灯、募补、浙都、花红9个村民委员会,有95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7491户,总人口57031人,分布着汉族、彝族、回族、布依族、苗族、哈尼族、白族、傣族。辖区地形主要为山地、平坝及山间盆地,地貌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土壤主要为壤土、沙土,平均海拔1530米,年平均气温15.3℃。全镇拥有林地122800亩,耕地面积109619.33亩,永久基本农田77687亩。农业主要以种植烤烟、油菜、生姜、玉米、辣椒为主,特色农产品有小黄姜、鲜切花、野生菌等;拥有传统蒸菜、灰粽、卤肉、手工卷粉、纯手工栗炭火烤蛋糕、花红腌菜、花红野生菌、浙都粑粑等特色美食;有罗平县工业园区巨朵和玉马两个片区,商贸物流业繁荣发展。板桥镇文旅资源丰富,拥有撒背笼战斗遗址、张口洞战斗遗址、乐岩滇桂黔边纵司令部旧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和金鸡峰丛、云上花乡等景区景点。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小城镇、中国小黄姜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省级卫生乡镇、市级文明小城镇、市级重点小城镇等荣誉称号。金鸡村、品德村、云上村先后荣获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等美誉。

富乐镇

富乐镇
富乐镇地处麒麟、富源、罗平三县(区)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208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和10个村委会,共有108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全镇居民总户数16225户,总人口55999人,其中:少数民族8580人,占总人口的15.3%。主要矿产资源有铅、锌、铜、硫铁矿、煤、大理石等,其中铅锌开采、冶炼历史悠久,铅锌探明储量280万吨。现有耕地面积48876亩,主要以油菜、玉米、烟草、生姜、土瓜、魔芋、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水稻、白土瓜、香椿、魔芋、猕猴桃、大葱种植。现存有云南会馆、浙溪书院、中天斗阁、袁家老宅、龚家老宅等古建筑;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四教并存;各类食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色、香、味俱佳;“李铜、王铁、杨银”成为风云富乐的“三匠”,铜器加工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被国务院表彰为“无邪教创建示范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荣获“曲靖市五星级文明单位”、“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曲靖市综治维稳先进乡镇”,连续四年荣获“曲靖市烤烟生产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马街镇

马街镇
马街镇地处罗平县北部乡镇中心,东北与富乐镇接壤,东南与老厂乡、九龙街道为邻,西南连阿岗镇,西北与麒麟区东山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1千米,距曲靖110千米,辖区面积266.11平方公里,辖马街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荷叶、歹墨、鲁基、戈背、松毛、阿东、扯土、支壁、宜那、铁厂、革岗11个村民委员会,86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7983户7,3144人,其中农村人口5,5868人。全镇拥有林地15,9177.6亩,耕地面积15,4469.25亩,永久基本农田13,2508.95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76亩,农业主要以玉米、油菜、烤烟种植、生猪、牛、家禽养殖为主。工业主要以煤矿、硫铁矿开采为主,辖区煤矿可采储量1210.29万吨,硫铁矿可采储量2034万吨。特色农产品有小黄姜、秋荞、马铃薯、土鸡、土鸡蛋等。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小城镇”“省级卫生乡镇”,全市“五星级平安乡镇”“信用乡镇”“扶贫先进单位”“征兵先进集体”“基干民兵集训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阿岗镇

阿岗镇
阿岗镇位于罗平县城西北部,地处罗平、师宗、陆良、麒麟三县一区交界处,东接罗平县马街镇,南连师宗县竹基镇、雄壁镇,西通陆良县活水乡,北邻麒麟区东山镇。镇政府驻地距罗平县城55千米,距曲靖城81千米,辖区面积372平方公里,辖阿岗、法郎、洒谷、岗德、捏恰、海马、高桥、戈维、乐作、阿窝、革宜、以宜、木冲格13个村(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21700户,总人口84632人,农村人口60725人。分布着彝族、回族、苗族、壮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人口5116人,占比6.04%。有彝族民族习惯,彝族特色民居,彝族特色美食。境内最高海拔2283米,最低海拔1748米,平均海拔2015.5米;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4℃,年无霜期245天;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地形主要是溶蚀堆积盆地,土壤主要为高原红壤、黄壤、紫壤和石灰土。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全镇拥有林地18.4万亩,耕地面积228110.39亩,永久基本农田204175.96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70亩,农业主要以烤烟、小麦、玉米、荞麦、万寿菊、畜牧为主,工业主要有煤矿、非煤矿山,特色农产品有烤烟、万寿菊。辖区内有国家大(Ⅱ)型水库—阿岗水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县级文保单位老圭山庙、高桥石拱桥,文物点龙宫宝殿人饮工程、法郎桥、乐作大桥以及法郎村大石洞古人类活动遗址、阿岗村青铜器遗址。先后获得罗平县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2022年度)先进集体、2023年度先进集体、2022年度政协工作先进单位、四星级文明单位(2021年-2023年)等荣誉称号。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位于罗平县南部边缘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与贵州省兴义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及本省的师宗县山水相连,背靠大水井乡、旧屋基乡,素有“一鸡鸣三省、一脚跨三江”之称,距离县城47公里,境内省道罗八线、县道芭乃线贯穿全境,从水路可乘船直达天生桥,是出省入滇的东大门。全乡国土总面积249平方千米,辖舌坡、多依等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罗斯、大坡、八大河、六鲁、六朋、团坡、当别等7个村民委员会,有58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5167户,总人口2,1199人,户籍人口2,1199人,非本地区户籍居住人口1690人,实际居住人口22889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以低山河谷和中山山地组成,土壤富含硒元素,呈酸性。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万峰山自然保护区、多依河珍稀动植物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20余种。境内最高海拔1612米,位于未坡大箐,最低海拔722米,位于三江口,平均海拔850米;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2.7℃,年平均气温19.8℃,年无霜期365天;年降雨量1400毫米。全乡镇(街道)拥有林地31.7万亩,耕地面积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0.68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1亩,农业主要以(建议:以)以林业、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沃柑、柠檬、香椿、油茶、魔芋、百香果、五色花米饭等。世居有布依、苗、彝、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994人,占总人口的89.6%。少数民族人口中,布依族1,4953人、苗族337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0.6%、15.9%。是云南省布依族人口最多的乡镇,仍然完整保留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布依族文化,有传统节日“二月二”“三月三”“布依淑娅节”“苗族花山节”等;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有布依族祭祀、风俗、服饰、手工艺等30余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布依族特色民居吊脚楼;有五色花米饭、烟熏肉、火烧牛干巴、酸笋鱼、全锅汤、“马脚杆”以及各种野菜等特色美食。有多依河“AAAA”级风景区;有野钓乐园、养生天堂万峰湖;有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鲁布革发电厂;有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南省最具魅力村寨腊者村、云南省刺绣名村多依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寨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南省生态乡镇、云南省文明小城镇、云南省卫生城镇、云南省旅游名镇、云南省特色小镇、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大水井乡

大水井乡
大水井乡位于罗平县城东南部,东北与板桥镇、旧屋基乡接壤,东南与鲁布革乡毗邻,西南与师宗县五龙乡为界,西北与罗雄街道相连;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955米,境内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60.6毫米,年平均气温15.9 ℃,全年无霜期287天。乡政府驻地大水井社区距县城23千米,全乡国土总面积269平方千米,辖大水井、栗树坡、革来、炭山、波罗湾、小鸡登、金箐、金歹、大栗树、箐口、红箐、糯下12个村(居)委会,124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8076户32436人。实有耕地79539亩,其中水田6227亩,旱地73312亩。农产业主要以玉米、油菜、生姜、水稻、烤烟等为主。乡境内居住着汉、彝、布依、苗、白、哈尼、傣、壮等民族。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森林覆盖率达70%,是远近闻名的“生态之乡、徒步天堂、天然氧吧、康养福地”,棠梨凹苗族文化村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并获“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殊荣。

长底乡

长底乡
长底乡始建于1988年,是云南省唯一的布依族乡,地处罗平县城东部,属低热河谷槽区,九龙河、块择河交汇于喜旧溪河纵横境内,云贵两省、三县市(罗平县、富源县、兴义市)结合部,南昆铁路、汕昆高速、324国道贯穿境内,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是进出云南的“东大门”。乡人民政府驻长底社区居委会,距离县城26公里,全乡国土面积89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10米。辖德沙、本块、把左、长底、发达、石盆水6个村(居)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68个村(居)民小组。2024年末,全乡总户数5251户,总人口19161人,其中布依族人口5817人,占总人口的30.3%。2024年末全乡拥有林地6,6094.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7%,耕地面积3,1232.3亩,永久基本农田2,3289.3亩。农业主要以种植冬春蔬菜、热区水果、有机稻等为主。 长底布依族乡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居住着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7208人,占比37.6%以上。拥有布依族“二月二”对歌节、“三月三”泼水狂欢节、“六月六”祭田地节等传统节日;有“把式舞”“野毛人舞”“狮子舞”“高跷舞”等民间艺术表演;有布依文化传习馆、布依“把式舞”表演戏台等传承和弘扬布依文化的重要场所;有干栏式建筑布依族特色民居;有五色糯米饭、布依汤锅等特色美食。 长底布依族乡属于文旅乡镇,辖区内有九龙瀑布群国家AAAA级景区。罗平县最后一个土司官寨淑龙山寨,保留明代城墙、石板路、寺庙等遗址,已被列为曲靖市文物保护单位。辖区内打造了长源温泉、九龙河漂流、坡脚乡村旅游等一批休闲农文旅结合产业集群。全乡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水果采摘、龙街子烧烤露营地等休闲旅游项目。

钟山乡

钟山乡
钟山乡位于“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兴义市毗邻,南、西、北分别与罗平县的旧屋基乡、板桥镇、长底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离罗平县城40公里。全乡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狗街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舍克、密村、细戈、老渡口、普理、鲁邑、老鸡场、拖黑、鲁布革、大地坪10个村民委员会,116个自然村,159个村民小组。2024年末,全乡总户数9078户,总人口3620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435人,占总人口数的12.3%。乡境内山体连绵,地表高低不平,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向,最高海拔1979米,为中部的凉马山巅;最低海拔1080米,为南面的鲁布革三峡库区。全年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6℃,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量250天。全乡拥有林地166985亩,耕地面积112284亩,永久基本农田64897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3.1亩。农业主要以烤烟、玉米、油菜为主,辖区内无工业,特色农产品有薏仁、万寿菊、辣椒、热区水果。曾为滇桂黔边区中心根据地和罗盘地委指挥部,是云南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镇之一,被誉为“西南地区的小延安”。辖区内有头道口子战斗遗址、“送郎参军”雕像、任学源烈士故居、钟山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罗平地下党员干部培训班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致力于打造“红乡绿谷”。获得“第一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云南省卫生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政协工作先进单位”“县域经济发展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旧屋基彝族乡

旧屋基彝族乡
【综述定位】旧屋基彝族乡位于罗平县城东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与贵州、鲁布革、板桥、钟山、大水井接壤,距离县城39公里,全乡出境道路有4条,其中板旧线是柏油路,其余3条是水泥路,全乡境内56个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辖旧屋基等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法湾、老寨、小新寨等6个村民委员会,有56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3477户12425人,其中,少数民族4770人,占比38.39%,彝族3549人,彝族在全乡少数民族中占比74.4%,农村人口12238人。 【地容地貌】地形主要是属山区,地貌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主要为黄土、黑泡土、白胶泥。自然资源有覆盖率达71.5%的森林资源,无矿产资源。 【气候气象】境内最高海拔1940米、为得古凉马山,最低海拔870米,平均海拔1520米;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年平均气温20℃,年无霜期275天;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 【产业产品】全乡拥有林地135928亩,耕地面积25095亩,永久基本农田23006.89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02亩,农业主要以玉米、水稻、烤烟、油菜、生姜为主,无工业,特色农产品有生态大米、米酒、土鸡、土鸡蛋、蜂蜜、脐橙、黄桃、南瓜籽、刺绣、铁皮石斛。 【民风民俗】分布着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人口4118人,占比36.9%。有“三拜六祭”民族习惯,那色杀猪饭、那色土鸡等特色美食。 【文化文旅】拥有彝文通书、彝文石碑、古彝文石岩书法彝族文化古籍,《那色舞》《把式舞》《葫芦山歌》彝族原生态歌舞和苗族《芦笋舞》,以及彝族“三拜六祭”传统习俗等民俗文化资源。有鲁布革三峡、那色峰海、野猴谷、万亩桃花、木马甲景点等。 【荣誉称号】全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云南省卫生乡”“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曲靖市基层党建示范乡”等荣誉称号。

老厂乡

老厂乡
老厂乡位于罗平县城东北部,东与富源县老厂镇接壤,西南与罗平县九龙街道相连,北与罗平县马街镇、富乐镇相接,乡政府驻老厂居委会,距离县城52千米。辖区国土面积209.96平方千米,辖老厂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马米、吉白、发新、法乃、虎山、马米妥、水塘、土冲、摩龙、舍迫、田边、丫落12个村民委员会,有94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11983户,总人口46685人,农村人口39135人。分布着汉族、彝族、布依族、白族、回族、景颇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19人,占总人口的8.5%。地形主要是山地,地貌主要是喀斯特地貌,土壤主要为黄壤,红壤,紫色壤。自然资源有煤矿、砂石。境内最高海拔2180米、为老虎山,最低海拔1290米,平均海拔1725米;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13.3℃,年无霜期242天;年降雨量1346毫米。全乡镇(街道)拥有林地168877亩,耕地面积131339.78亩,永久基本农田5825.1442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83亩,农业主要以烤烟、油菜、玉米为主,工业主要有白酒酿造,特色农产品有香椿酱、土冲辣椒。有二月二山歌对唱等民族习惯,虎山羊汤锅、小洪牛肉等特色美食。拥有丫落大细代桥、新厂申英墓、老厂酿酒作坊3个古建筑文物,有初纳温泉、老虎山、摩龙过山洞、五里箐杜鹃花等景点。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东小茅台、市级文明单位、市级食品药品安全乡、市级扶贫先进集体、县级扶贫先进集体、县级年度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