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罗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通知

  • 罗平县政府办
  • 罗政发〔2021〕13号
  • 2021-09-22 11:38

罗政发〔202113

 

 

 


罗平县人民政府关于

2021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加快罗平县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步伐,持续推进罗平小黄姜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引领罗平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做好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一二三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聚焦粮食、油菜、罗平小黄姜、蔬菜、热区水果、生猪、肉牛、蜂蜜八大重点产业,着力打造罗平绿色食品牌2021年,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增速达15%以上,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增速分别达20%以上。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小黄姜种植面积增幅达5%以上,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增幅分别达10%以上。

二、基地建设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实行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捆绑、农户与合作社捆绑的双捆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到2021年底,小黄姜、油菜、热区水果、粮食种植面积合计超过19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畜禽养殖场达140个以上,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达22户以上,全县按“83标准打造的县级以上产业示范基地达25个以上,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0个以上,累计达40个以上,其中新增市级5个以上,累计8个以上。

(一)建设“粮食”产业基地

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持续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重点推广玉米、水稻、马铃薯优质粮作良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升粮作效益。

1.高产玉米生产基地。在阿岗镇采用玉米机械化单粒播种、种肥同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建设玉米绿色优质高效示范区1000亩,产量600吨,产值180万元。

2.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九龙河沿岸推广杂交稻早种3000亩,以大水井革来海子、旧屋基木马甲、富乐阿洪槽子为中心建设绿色水稻示范基地5000亩,产量4400吨,产值1500万元。

3.马铃薯生产基地。以罗雄、腊山街道为主,开展生姜-马铃薯轮作模式种植小春马铃薯1000亩,产量3000吨,产值600万元。通过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覆土破膜无工化、高垄双行栽培等综合技术示范推广,辐射带动流转土地达2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标准化规模种植1500亩,产量4500吨,产值900万元。

(二)建设“罗平菜油”产业基地

2021年,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实现产量19万吨,产值10.64亿元。其中:罗雄街道种植12.3万亩,产量2.34万吨,产值1.3亿元;腊山街道种植9.9万亩,产量1.88万吨,产值1.05亿元;板桥镇种植10万亩,产量1.9万吨,产值1.06亿元;长底乡种植2.2万亩,产量0.42万吨,产值0.24亿元;钟山乡种植7万亩,产量1.33万吨,产值0.75亿元;九龙街道种植19.08万亩,产量3.63万吨,产值2.03亿元;马街镇种植12.95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1.38亿元;富乐镇种植4.3万亩,产量0.82万吨,产值0.46亿元;老厂乡种植6.68万亩,产量1.27万吨,产值0.71亿元;阿岗种植8.8万亩,产量1.67万吨,产值0.94亿元;大水井乡种植4.74万亩,产量0.9万吨,产值0.5亿元;鲁布革乡种植0.25万亩,产量0.04万吨,产值0.03亿元;旧屋基乡种植1.8万亩,产量0.34万吨,产值0.19亿元。重点抓好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组织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研究试验15组。计划在罗雄、腊山、板桥、钟山、九龙、马街、富乐、老厂、大水井等乡镇(街道)举办县、乡级油菜核心样板,建设优质油菜籽生产基地暨油菜绿色综合技术示范推广应用2万亩,年产量0.4万吨,产值0.22亿元。

(三)建设“罗平小黄姜”产业基地

2021年,计划在罗雄、腊山、板桥、九龙、长底、大水井、钟山、老厂、富乐9乡镇(街道)建设高标准优质小黄姜种植基地2万亩,年产量5万吨,产值3亿元。其中:罗雄街道种植0.5万亩,年产量1.25万吨,产值7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大明、羊者窝、幸多禄等地连片种植;腊山街道种植0.5万亩,年产量1.25万吨,产值7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法金甸、坡衣、普妥等地连片种植;板桥镇种植0.3万亩,年产量0.75万吨,产值4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玉马、金鸡、品德等地连片种植;九龙街道种植0.3万亩,年产量0.75万吨,产值4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以德、德等、腊庄等地连片种植;长底乡种植0.05万亩,年产量0.125万吨,产值75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长底、发达等地连片种植;大水井乡种植0.05万亩,年产量0.125万吨,产值75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大水井、栗树坡、糯下等地连片种植。钟山乡种植0.1万亩,年产量0.25万吨,产值1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鲁邑、鸡场、拖黑等地连片种植。老厂乡种植0.1万亩,年产量0.25万吨,产值1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吉白、发新、法乃等地连片种植。富乐镇种植0.1万亩,年产量0.25万吨,产值1500万元,主要建设地点位于阿洪、红岩、河外等地连片种植。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全县种植小黄姜面积达23.5万亩,产量47万吨,产值28.2亿元。

(四)建设“绿色蔬菜”产业基地

通过开展冬春蔬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在九龙街道关塘片区依托罗平连万家实业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在长底乡小发达村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基地400亩。辐射带动九龙、马街、阿岗、腊山、板桥、长底、鲁布革等乡镇(街道)建设以叶菜类为主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五)建设“热区水果”产业基地

依托九龙河、清水河、南盘江、多依河、黄泥河、块泽河、初纳河等低热河谷槽区气候资源优势,在鲁布革、长底、板桥、九龙、钟山、旧屋基、大水井、老厂、富乐9乡镇(街道)发展热区水果2.1万亩,产量2.52万吨,产值6300万元。其中:鲁布革乡种植0.3万亩,产量0.36万吨,产值900万元;长底乡种植0.45万亩,产量0.54万吨,产值1350万元;板桥0.09万亩,产量0.11万吨,产值270万元;九龙街道种植0.54万亩,产量0.65万吨,产值1620万元;钟山乡种植0.31万亩,产量0.37万吨,产值930万元;旧屋基乡种植0.07万亩,产量0.08万吨,产值210万元;大水井乡种植0.23万亩,产量0.28万吨,产值690万元;老厂乡种植0.04万亩,产量0.05万吨,产值120元;富乐种植0.07万亩,产量0.08万吨,产值210万元。

(六)建设“生猪养殖”产业基地

持续做好20个生猪抽样调查点600户扶持及调查工作,重点抓好云南益民养殖基地一期、二期工程,推进温氏、大北农及自繁自养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稳步提升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九龙街道德等村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6条生产线,并配套相应的管理用房、污物处理配套设施,设计饲养规模1.2万头,产值达3900万元;在鲁布革乡团坡村委会建设生猪养殖场,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并配套相应的管理用房、污物处理配套设施,设计饲养规模0.1万头,产值达330万元;在钟山乡普理村委会妥者村建设生猪养殖生产线4条,并配套相应的管理用房、污物处理配套设施,设计饲养规模0.8万头,产值达2600万元。通过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全县力争出栏生猪115万头,增幅达30%以上。

(七)建设“肉牛养殖”产业基地

以恒鑫牧业肉牛养殖为重点,依托云岭牛优良品种,加快推广肉牛冻精配种改良技术,以项目为支撑,辐射带动肉牛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在九龙街道腊庄村规划建设牛圈4000平方米,配套建设草料房、管理房、粪污处理等附属设施,设计饲养存栏肉牛400头,产值达1150万元;在鲁布革乡团坡村委会规划建设牛舍1500平方米,配套建设草料房、管理房、粪污处理等附属设施,设计饲养存栏肉牛150头,产值达432万元;在钟山乡普理村委会妥者村规划建设牛舍3500平方米,配套建设草料房、管理房、粪污处理等附属设施,设计饲养存栏肉牛350头,产值达1006万元。通过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的建设,全县力争出栏肉牛8万头,增幅达2.7%以上。

(八)建设“蜜蜂养殖”产业基地

重点鼓励甜园蜜语、腊峰蜂业、云岭蜂业等蜂产品加工企业在各乡镇(街道)发展蜜蜂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其他小规模主体发展蜜蜂养殖基地20个,饲养蜜蜂3000群,蜂蜜产量45吨,产值900万元。其中富乐镇3个、马街镇4个、老厂乡2个、九龙街道3个、罗雄街道1个、腊山街道1个、旧屋基乡1个、大水井乡2个、钟山乡1个、长底乡1个、鲁布革乡1个。

三、产品加工

2021年,聚焦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紧盯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强化招商引资,以工业园区长青片区为载体,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小黄姜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阳洋姜业、垠地工贸、姜来无忧、鼎泰姜业等企业利用罗平小黄姜原料优势,研发生产以生姜为原料的姜系列产品,加快推进姜提取物、姜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油菜籽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金丰油脂、成天油脂等企业油菜籽加工,鼓励研发从菜籽饼粕中提取菜籽多糖、多酚、菜籽固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三)蜂蜜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甜园蜜语、云岭蜂业、腊峰蜂业等蜂加工企业,鼓励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系列蜂产品,打造集蜜蜂养殖、蜂源植物种植、蜂产品加工、科普教育、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民俗文化产业。

(四)畜产品加工

鼓励绿源食品、民康食品、汉风古邑等企业延长加工产业链,开发方便、易储存、精包装的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等;加快推进云南益民生猪屠宰加工、恒鑫牧业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围绕罗平黄山羊地理标志产品,探索兴建黄山羊肉食品加工项目。

四、市场开拓

(一)培育绿色经营主体

2021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户以上,累计达10个以上,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户以上,累计达25户以上。创建市级示范社2户,培育评定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5个。

(二)创建绿色有机品牌

依托县内资源禀赋,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重点产业绿色有机品牌申报工作,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以上;重点探索罗平菜油罗平蜂蜜罗平小黄姜罗平黄山羊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及使用,提升品牌价值;鼓励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名牌农产品,争创国家、省、市质量奖、云南老字号,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省“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认定。

(三)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1.线上销售。一是832平台销售。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使用扶贫832”平台,入住企业个数、产品销售金额在上年基础上分别增10%20%。二是自媒体带货销售。依托罗平县电商服务中心,加大对经营主体自媒体带货培训指导,引导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带货。三是电商平台销售。鼓励企业入住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发挥13个乡(镇、街道)农村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服务功能,实现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村级覆盖率达50%以上,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量在上年基础上有所突破。

2.线下销售。一是实体店销售。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引导企业开设线下实体店,促进商超对接,发挥线下传统销售模式优势,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感知的体验需求。二是批发销售。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南博会等省内外展会,通过展会实现订单销售,提高产品批发销售额比重。三是建设冷链物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做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营销模式,及时地将产品配送到客户的手中。2021年全县建成冷库存储容量达80000m³以上,其中:板桥镇冷链物流中心达50000m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30000m³(工业园区内)。

(四)完善绿色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以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全力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完善县级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动物防疫和检疫硬件设施,依托乡镇(街道)农业部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设施设备及内检人员,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各项制度;探索制定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环节标准,鼓励企业参与产品标准制定,形成多层次的产品生产标准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商科局、县林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供销社、县人行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罗平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县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牵头做好绿色产业发展有关工作。并加强与市级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招商引资,以存量引增量,以资源引资金,以市场换技术,实施精准招商,实现借力发展。按照县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各乡镇(街道)及县直部门要超期谋划、包装、储备一批招商项目,带领和组织外出开展招商引资。

(三)保障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投资鼓励办法(试行)》,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科技研发、市场开拓、农户参与、产业延伸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从事绿色食品科技研究开发、生产的企业,切实落实好招商引资及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税收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和社会共同投入的绿色食品牌产业发展机制。

(四)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和市场监管的力度,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抓好产业基地环境保护和监控,加大土壤、水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农业种植养殖用水污染等问题,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农药兽药减量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获证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实现标识化流通,做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和责任的可追究。推广病虫害防控、动物疫病防治专业化服务,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

(五)强化考核督察问效。县政府把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纳入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跟踪问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增强工作实效。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无故拖延的,予以严肃处理。

 

附件:1.罗平县2021年“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计划表.docx

2.罗平县2021年“绿色食品牌”重点工作目标计划表.docx



 罗平县人民政府

2021628